时间: 2025-05-04 00:0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9:54
忆旧游 清明感怀
作者: 邓桐芬 〔近代〕
记山凝远碧,岸锁回潮,画桨空江。
雁渚鸰原聚,惯年年此际,闲话兴亡。
短篷共揭姜被,风雨夜联床。
更指点残碑,登临翠阜,杯酒商量。
凄凉,故园泪,正匝地沉阴,一片沧桑。
倦眼斜阳外,奈危栏凭遍,都是苍茫。
旧游已不堪续,明月各殊乡。
待再觅归期,天涯梦隔春恨长。
回想远处的青山,岸边潮水回涌,划桨的船只在空荡荡的江面上漂浮。
大雁和鸣叫的鸟儿聚集在沙洲上,年年此时总是闲聊兴亡。
简陋的小船上共盖着姜被,风雨交加的夜晚同床共度。
更是指着残留的碑刻,登上翠绿的山岗,举杯畅谈。
凄凉啊,故乡的泪水,笼罩在沉沉的阴影中,一片沧桑。
倦怠的目光放眼斜阳之外,依依不舍地倚靠在栏杆上,满眼都是苍茫。
旧游的美好已无法重续,明月下我们各自的乡愁不同。
期待再次寻找归期,天涯海角的梦中,春天的悔恨长久无尽。
作者介绍
邓桐芬(1830-1899)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诗人,生于江苏。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开篇以“记山凝远碧,岸锁回潮,画桨空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景,山水相映,静谧而清丽,令人心生向往。接着,诗人提到雁和鸟儿的聚集,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和谐,然而这种和谐又与世事的变迁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短篷共揭姜被,风雨夜联床”中,诗人将个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朴素而温馨的生活场景。然而,随着“更指点残碑,登临翠阜,杯酒商量”的展开,诗人开始思索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残碑象征着历史的遗迹,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诗的最后几句,情感愈加浓烈,诗人以“旧游已不堪续,明月各殊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感伤,强调了因历史变迁而生的乡愁与隔阂,从而引发出一种怅惘的情绪。全诗在清明时节的背景下,透出一种对故乡的依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沧桑,体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珍惜和对未来的迷惘。
诗词测试
诗中“记山凝远碧”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倦眼斜阳外”中的“倦眼”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旧游已不堪续,明月各殊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