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9:06
原文展示:
赋得迷楼 袁宏道 〔明代〕 古寺行宫是,荒台迹近真。 枫枯能作语,钗老化为人。 夜蜡烧天泪,秋蛾幻月新。 当年倘不乐,难道不成尘。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寺庙曾是行宫,荒废的楼台遗迹近似真实。 枯萎的枫树仿佛能说话,古老的钗子似乎变成了人。 夜晚的蜡烛燃烧着,像是天上的泪水,秋天的飞蛾在月光下幻化出新的景象。 当年如果不够快乐,难道不会化为尘埃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古迹时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游历古迹时,看到古寺和荒台的遗迹,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和荒台的描绘,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枫枯能作语”和“钗老化为人”,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夜蜡烧天泪”和“秋蛾幻月新”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和荒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拟人化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枫枯能作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化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夜蜡烧天泪”比喻了什么? A. 夜晚的孤独 B. 时光的流逝 C. 天上的泪水 D. 蜡烛的燃烧
诗的最后一句“当年倘不乐,难道不成尘”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历史的厚重感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