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4:29
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
披衣初梦回,卷书卷清晓。
隐几欲无寐,百念自忧悄。
箪瓢旧独乐,乐意今亦少。
岂但感时节,政欲避烦扰。
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
晨光刚刚从天边升起,微风轻拂过树林的枝头。
我披上衣服,刚刚从梦中醒来,翻开书卷迎接清晨的曙光。
隐居在书桌旁,想要入睡却无从入眠,心中万千思绪忧心忡忡。
过去用箪瓢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如今却感到快乐也少得可怜。
岂止是感慨时节的变迁,更是想要躲避纷扰的世俗生活。
我并非那些逍遥自在的人,心中所想只是自己的一份安宁。
作者介绍:仲并,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常以平淡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仲并隐居生活之时,反映了他在晨光中思考人生的境况,结合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与纷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烦扰的逃避。
《早起偶成》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晨光、微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氛围。诗的开篇以“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引入,展现了早晨的清新气息,给人以清新的觉醒感。接着,诗人披衣而起,掀开书卷,似乎在整理思绪,迎接新的开始。
在“隐几欲无寐,百念自忧悄”这句中,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尽管身处清晨的宁静环境,思绪却纷扰不已。紧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简单快乐生活,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最后,诗人的自我定位“我非斯人徒,区区务自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认知与自省,虽然他并不想追求世俗的繁华,但也希望在简单中找到内心的安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体内心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诗的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的深情与思考,开篇的清晨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而后转入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生活的琐碎与烦恼,最后以自我反省结束,形成一种闭合的结构。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如“晨光”象征新的开始)、对仗(如“披衣初梦回,卷书卷清晓”)等手法,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尘世烦扰的逃避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描绘
“晨光起天末,微风动林杪”中,“微风”主要象征什么?
A. 烦躁
B. 宁静
C. 热情
D. 孤独
诗中提到的“箪瓢”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简单的生活
C. 忍耐
D.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仲并的《早起偶成》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仲并更多地探讨了内心的忧虑与对社会的逃避,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以上是对《早起偶成》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