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4:29
中秋不见月
作者:仲并 〔宋代〕
照人明月故应圆,
露冷风清八月天。
且看惊鸾呈妙舞,
却愁落雁怯虚弦。
裙裾老去真聊尔,
色笑公当一粲然。
小院不妨今夜雨,
人间那有两婵娟。
月亮本应在这个中秋夜明亮圆满,但今夜却看不见。露水寒冷,清风徐徐,正是八月的天。我们不妨欣赏惊鸾在空中翩翩起舞,却又因落雁不敢轻弦而感到忧愁。裙裾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老去,然而笑容依旧灿烂。小院里今夜或许会下雨,世间又有谁能拥有两轮明月呢?
作者介绍:仲并,宋代诗人,风格独特,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情感真挚而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之夜,传统上这是一个赏月的节日,但诗人在此夜却无法见月,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中秋不见月》通过对月亮缺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照人明月故应圆”一句,直接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期待,而“却愁落雁怯虚弦”则展现了诗人对无法奏响美好乐曲的惆怅。惊鸾的舞姿与落雁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美好,后者则是对失落的感慨。整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在中秋这一特定时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缺憾的感慨,结合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惊鸾”的意义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人间那有两婵娟”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