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4:31
宿馀晖庵
作者:吴惟信 〔宋代〕
庵在村烟底,除非到者知。
因投今夜宿,记得去年诗。
窗外雨犹滴,佛前灯未吹。
无人同淡话,看杀菊花枝。
这座庵堂在村庄的烟雾底下,除了来此的人,外人是难以知道的。今夜我在这里投宿,想起去年在这里写的诗。窗外的雨还在滴落,佛前的灯还没有熄灭。没有人和我闲聊,只能看着窗外被杀死的菊花枝。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尤其是与重阳节等节日相关。此处提到的“杀菊花枝”可能暗喻生命的短暂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吴惟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庵堂,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往昔的追忆,结合自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淡然的心境。
《宿馀晖庵》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窗外细雨,心中不禁浮现对往昔的回忆。诗的开头“庵在村烟底”,以一种朦胧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强调只有到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个地方的宁静,体现了隐逸者对世俗的疏离感。
接下来的“因投今夜宿,记得去年诗”,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窗外的雨声和佛前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僧道气息的氛围。
最后两句,“无人同淡话,看杀菊花枝”,展现出一种孤独感,诗人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只能默默观赏窗外的景象,菊花枝的凋谢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思考,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感伤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感伤。
诗词测试: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环境是:
A. 庙宇
B. 村庄
C. 山顶
D. 河边
诗中提到的“杀菊花枝”主要象征:
A. 春天的生机
B. 生命的短暂
C. 丰收的喜悦
D. 友情的长久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孤独与思考
C. 激昂
D. 忧伤的悔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