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3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33:49
占尽蓉城桃李春,妙施化雨总精神。
簪缨久却名心淡,芋粟兼尝野味新。
绛帐书声清澈耳,菊篱花影淡扶身。
何须铎振管衙远,席上儒珍即道伸。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在蓉城(成都)享受着桃李盛开的春光,感受到精神的滋润。虽然身处社会名流之中,但他内心却淡泊名利,反而更喜欢品尝田间的野味。书香满室,令人耳目一新,菊花的影子轻轻摇曳在身旁。作者认为不必追求官场的喧嚣,只需在朋友的聚会上,畅谈学问,享受生活的乐趣即可。
本诗强调了隐逸和淡泊名利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权力和名利的看淡。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符合当时文人追求的“隐逸”理想。
徐存性,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世界的独立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常结合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徐存性七十寿辰之际,其内容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徐存性的《寿王一如先生七十,即次其自寿诗韵》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蓉城,桃李争妍,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诗人用“化雨”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给予他人关怀与温暖的愿望,体现了其仁爱之心。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归自我,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简单的生活与心灵的宁静。
在“簪缨久却名心淡”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权势地位的冷漠,更通过“芋粟兼尝野味新”这一反差,强调了与自然亲近、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这种对比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最后,“何须铎振管衙远”,诗人不再寄望于外界的荣华,而是珍视身边的朋友与知识的交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回应,蕴含着清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探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作者内心的淡泊,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知识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在追求生活真谛上的思考。
“占尽蓉城桃李春”中“蓉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何须铎振管衙远”中的“铎”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徐存性的诗更侧重于隐逸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豪放洒脱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呈现出各自的风格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