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08
耕读轩
作者: 王冕 〔元代〕
路逢谁家子?
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
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
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
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
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
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
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
行当踵前躅。
在路上遇到谁家孩子?
他背着手牵着黄牛犊。
犁和锄头扛在肩上,
牛角里夹着一束书。
一边耕作一边吟诵,
在阴凉处坐在高大的树下。
南山的豆苗长得肥美,
东面的山坡上雨后新绿。
凉爽的气息弥漫在乡村,
书声从茅屋中传出。
古来那些贤达之人,
都是亲自耕种和放牧。
买臣背着柴禾唱歌,
倪宽带着经典来读。
寄语年轻的朋友们,
应当追随前辈的脚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字季凌,号白云,因其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冕晚年,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读书求知的追求,强调劳作与读书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耕读轩》是一首展示农村生活与读书学习相结合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背着书,手牵着牛犊,体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悠然与宁静。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知识的渴求。
王冕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南山的豆苗长得肥美,东面的山坡上雨后的新绿,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诗中提到的“书声出茅屋”,更是将读书和劳作的结合点明,表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同时,诗中通过提及古代贤达之人的事迹,传递出一种人生哲理:真正的智慧和才能是通过实践和学习相结合而获得的。诗末寄语年轻人,鼓励他们应当追随前辈的足迹,反映了王冕对后生晚辈的期望与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农村生活,强调了劳动与读书的结合,体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对后辈的期望,展现了作者的田园情怀和对知识的崇尚。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文化内涵,展现了农耕文化与读书文化的交融。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犊”指的是什么?
“书声出茅屋”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买臣”主要以什么著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