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

时间: 2025-04-30 20:32:32

诗句

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

惟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犹过半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32

原文展示:

清秋绝顶竹房开,
松鹤何年去不回。
惟有前峰明月在,
夜深犹过半江来。

白话文翻译:

在清秋的绝顶之处,竹屋敞开,
不知松树和仙鹤何年才能再回来。
唯有前面的山峰上,明亮的月光依然存在,
夜深时,月光仍然洒落在过半的江面上。

注释:

  • 绝顶:指山的最高处。
  • 竹房:用竹子搭建的房子,象征着清幽的生活。
  • 松鹤:松树和仙鹤,常象征长寿与闲适,古代诗人常以此代表隐居生活。
  • 前峰:指眼前的山峰。
  • 明月:象征光明和思念,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 江来:江水流来,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流动。

典故解析:

  • 松鹤:松树和鹤的组合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高洁。两者常用来形容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 月亮:在古诗中,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往往与思乡、孤独等情感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任翻,唐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哲理,常展现隐居之乐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山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松鹤等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清秋绝顶竹房开”勾勒出一幅清静的山居图,竹屋的敞开象征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向往,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而“松鹤何年去不回”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慨那些曾经拥有的宁静和美好已难以重现。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前峰明月”,月亮的存在带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尽管人事易变,但自然的美景却依然存在。最后一句“夜深犹过半江来”则描绘了一幅月光洒落江面的静谧夜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传递出一种清幽、沉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秋绝顶竹房开:描写了秋天清澈的天空下,山顶的竹屋敞开,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
    • 松鹤何年去不回:表达了对松树与仙鹤的怀念,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惟有前峰明月在:强调自然之美的恒久,尽管人事变迁,但山峰和明月依然存在。
    • 夜深犹过半江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月光照耀着江面,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松鹤”比喻隐逸生活,表现诗人的理想追求。
    • 拟人:将明月赋予情感,使其成为诗人思念的对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很好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竹房:象征着清静与高洁的生活。
  • 松鹤:象征长寿与隐逸,代表诗人的理想生活。
  • 明月:象征永恒与思念,传达对过往的怀念。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房”主要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清静
    • C. 忧愁
  2. “松鹤”在诗中主要寓意是什么?

    • A. 繁华
    • B. 隐逸与长寿
    • C. 忍耐
  3. 诗中的“明月”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哀伤
    •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任翻的《三游巾子山寺感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与隐逸生活,但任翻的诗更加关注孤独与时间的流逝,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推官之兵州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 其三 含珠林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後戏寄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三桑原 石榴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 喜谢师厚及第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椹涧昼梦 新霜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暮来朝去 包含觉的词语有哪些 敌不可假 沈箱 里字旁的字 醒结尾的成语 百川灌河 空空儿 五积六受 上场门 鬯字旁的字 各尽所能 岁竟 绠套 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