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35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绿草已经凋零,台城的道路上显得格外冷清,远离故乡的我在秋晚时分又一次来到这里。
暮雨带来了寒意,秋蝉在鸣叫,劝我赶紧织布,而在深阁中时常听到裁剪衣物的声音。
窗前静静地关着,叹息着再次抚拭那厚重的罗裀,花瓣也显得稀疏。
手中还有一个装着香囊的袋子,清夜的露水和萤火虫照亮了我的书卷。
荆江水滞留的时间最长,和故人相望的地方,离愁别恨无穷无尽。
渭水的西风吹来,长安的树叶纷纷扬扬,徒然回忆那如诗般的情感,凭高远眺。
正当玉液新酿,蟹螯刚刚上市,醉倒的山翁,却只愁斜阳的余晖渐渐收敛。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词人,以其词风婉约著称。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优雅生活,形式上追求精致和细腻。
创作背景: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展现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词以“绿芜凋尽”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外界的寒冷,更是心灵深处的孤寂。词中的“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描绘出一个凄凉的秋晚,充满了哀伤的情绪。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这一句,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尽的离愁。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纷飞,恍若在追忆过往的诗情画意,令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无情与无奈。
整首词中,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变迁中的无奈与渺小。词末以“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收尾,既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道出了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无奈,极具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绿芜凋尽”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兴奋
“鸣蛩劝织”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夏天的热闹
B. 秋天的孤寂
C. 冬天的寒冷
“离思何限”中“离思”指的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思乡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词作常常都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但周邦彦更注重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表达。在主题上,两者都反映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周邦彦的词更显婉约细腻,而李清照的词则更显直抒胸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