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8:10
一萼红·憬吾函来,述净土兰若旧游,用白石韵奉答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佛堂阴。集江湖逸老,蓑笠易冠簪。蕉院敲诗,筠廊斗韵,上方钟磬刚沈。乍弹指华严劫换,似鹤返呼起旧冤禽。魍魉犹存,阇梨都散,那忍重临。刘应一时俱逝,任鱼笺雁信,难写离心。邻笛惊秋,僧床借梦,休向前度追寻。问莲社高踪甚处,盼檀越施舍布黄金。为语词仙,别来只共愁深。
在佛堂的阴影里,聚集了江湖中的逸士,蓑衣和笠帽轻易地放下了冠簪。在蕉叶环绕的院子里敲诗,在竹廊中斗韵,钟声和磬声刚刚沉寂。忽然间,像是弹指之间,华严法会的劫难已然更替,仿佛白鹤返来呼唤起往日的冤屈的鸟儿。魍魉依旧存在,阇梨(和尚)纷纷散去,怎能忍心再度到来。刘应(刘禹锡)那样的人一时俱逝,只能任凭鱼笺(信纸)和雁信(书信)来传达难以写尽的离愁。邻近的笛声惊起了秋意,借梦于僧床,休再去追寻往昔的时光。问莲社的高人踪迹在何方,盼望檀越(施主)施舍布施黄金。为我所言的词仙,自从别来,只留下心中满满的愁苦。
潘飞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曾游历各地,因其词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潘飞声晚年,正值清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昔日游历的回忆,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过往的感慨。诗中融合了佛教文化的元素,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这首《一萼红》以佛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思索。开篇的“佛堂阴”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突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在江湖逸士的描绘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逃避。接下来的意象如“蕉院敲诗”和“筠廊斗韵”,不仅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乍弹指华严劫换”,既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接着,“魍魉犹存,阇梨都散”,则显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落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
刘应的提及,不仅呼应了历史的沧桑,也让人感受到朋友离去的痛苦。最后,诗人对莲社高人的问询和对施舍布黄金的盼望,透露出一种求索与期盼的心态,表现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忧伤中透出一丝哲理,充满了对人生感悟的深邃与细腻,展现了潘飞声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哲学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蕉院”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阇梨”主要指的是_____。
判断题:诗人对过去的怀念是这首诗的主要主题。(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