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3:58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野亭阴。认藏花径,锦石映斜簪。鸥汊通潮,虹桥夹树,烟外荒翠疑沈。画桡去清歌未歇,又暮霭催起剪波禽。拓地林塘,上梁台榭,孤感凭临。燕赵客游偏惯,镇风沙满眼,皱损诗心。龙汉身更鸱夷约,误欢绪飘雨难寻。且消领菰芦晚兴,赚渔蓑新句抵千金。恼煞斜阳,断红还印愁深。
在野外的亭子里阴影斑驳,我认得那条藏有花径的小路,锦绣的石头映衬着斜插的簪子。鸥鸟在潮水中穿行,虹桥夹着树木,远处烟雾中荒凉的翠色让人怀疑是否陷入沉寂。摇橹划船,清歌未曾停歇,然而暮霭催促着水面上的鸟儿飞起。开拓的林塘,楼台和亭榭,孤独的我凭栏而立。燕赵的游子本就习惯这样的景致,风沙满眼,诗心也因此皱损。龙汉身世更是与鸱夷的约定,误误乐趣如浮云,雨中难以寻觅。且消磨这菰芦的晚兴,借渔人的蓑衣新句可以抵得千金。恼人的斜阳下,残红还印上了我心中的愁绪。
郭则沄,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以诗词、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宁园游历之际,作者借游园之景抒发内心的感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一萼红 宁园纪游》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游园体验。开篇即以“野亭阴”点明环境,营造出一个幽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通过对“花径”、“锦石”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画面。
接着,诗人描绘了鸥鸟穿行于潮水之中,虹桥夹着树木,烟雾笼罩下的翠色,让人产生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展示,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在美丽的景色中,他却感到一丝孤独和迷惘。
在诗的中段,作者反思游历的意义,表达了对风沙的无奈以及对诗心的损伤。这一部分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感叹游历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在斜阳下的愁绪中结束,既有对美景的留恋,也有对人生的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通过悠扬的音韵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人感受到那种在美景与孤独之间徘徊的深刻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通过描绘宁园的美景,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在美丽与孤独之间的复杂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虹桥”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__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中“斜阳”代表着希望。(对/错)
两首诗各有侧重,郭则沄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李白与杜甫则更多关注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社会问题。通过对比,展示了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