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23
海鱼骨
作者:李德裕
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
无由见成岳,聊喜识专车。
皎皎连霜月,高高映碧渠。
陶潜虽好事,观海只披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和理想的怀念。诗中提到,昔日身为公子,曾经期盼着能够在此钓鱼,然而却无法见到伟大的山岳,只能勉强开心地认识了专车。皎洁的霜月高悬,映照着碧绿的渠水。虽然陶渊明喜爱山水,但他所观之海景,仅是在图画中欣赏而已。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廷秀,唐代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的晚年,正值人生的回顾与反思。诗人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李德裕的《海鱼骨》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淡淡忧伤的情感。诗中开篇提到“昔日任公子”,立刻引发读者对诗人身份与地位的思考,象征着一种曾经的荣耀与自由。接着“期年钓此鱼”,呈现出一种对钓鱼生活的向往,钓鱼不仅是消遣,更是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然而,随着“无由见成岳”的出现,诗人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此处的“岳”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诗人却无奈地承认无法触及。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皎洁的霜月与碧渠的映照,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美感,似乎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生活。
最后,引用陶渊明的意象,诗人以“观海只披图”来结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邃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理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德裕的《海鱼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无由见成岳”中的“岳”象征什么?
陶渊明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答案: 1.D 2.B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