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5:20
遥风入林篠,淅沥生夜愁。
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
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
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
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
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
豺虎恣捕噬,鼯鼪啸朋俦。
砧俎血忠义,罝纲罗善柔。
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
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
潜遁得幽僻,如鱼安脱钩。
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
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
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
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
家在北山口,烟林里沧洲。
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
可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
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
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
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
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
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5:20
遥风入林篠,淅沥生夜愁。
明月过窗牖,照此虚室幽。
念从出怀绷,志在承箕裘。
唯知业书卷,何尝识戈矛。
去年妖寇兴,尽破东南州。
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
豺虎恣捕噬,鼯鼪啸朋俦。
砧俎血忠义,罝纲罗善柔。
皇皇势窘急,有罅即愿投。
挈妻负幼子,敢谓生可偷。
潜遁得幽僻,如鱼安脱钩。
妥尾定惊胆,馀魂渐能收。
今者王师来,元凶已拘囚。
巢窟有馀类,尚此稽讨搜。
参商隔弟妹,阻塞无书邮。
家在北山口,烟林里沧洲。
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
可但一堂庐,最苦悲松楸。
使我思归梦,枕边清泪流。
嗟嗟庙堂客,为国须早谋。
积薪从下燃,谁云无后忧。
愿令弄兵者,依旧操锄耰。
勿俾太平世,虮虱生鞮鍪。
清风吹入树林,细雨淅淅,使我在夜里愁苦难忍。明月透过窗户,照亮了这空寂的房间。思绪从心头涌出,志向在于承继家业。只知埋头读书,何曾见过刀枪。去年妖贼作乱,东南的州县尽遭破坏。烟雾弥漫,官吏四处逃散,火焰蔓延,化为废墟。豺狼虎豹肆意捕食,野鼠啸叫成群。砧板和祭坛上留着血迹,忠义的英灵在此长存。国家危急,若有机会我愿投身其间。背负妻儿,岂敢贪生怕死。隐匿于偏僻之地,如鱼得水般安逸。心中恐惧渐渐平息,余下的魂魄也能归位。如今王师来袭,元凶已被拘捕。巢穴中仍有余孽,尚需追捕搜查。亲兄弟因战乱隔绝,信件也无法传送。家在北山口,烟雾笼罩的沧桑之地。经过这样乱离后,恐怕连一条瓦房都难以保存。只剩下这间简陋的小屋,最令人心痛的仍是松树和楸树。使我思乡的梦,枕边泪水涟涟。唉,庙堂中的人,为了国家需要早做打算。积薪从下燃起,谁说没有后顾之忧?希望那些操纵兵器的人,仍旧可以耕耘田地。不要让太平之世,虫蚁滋生于盔甲之中。
作者介绍:郑刚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沉郁悲凉著称,关注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百姓苦不堪言。作者以山林寺庙为背景,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受,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寓灵峰寺感怀》通过风雨夜中的孤寂情景,勾勒出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思乡之情。全诗以“风入林篠,淅沥生夜愁”开篇,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明月照窗,虚室幽深,显得格外孤寂,映衬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在诗中回忆了去年的战乱,妖贼横行,百姓流离失所,描绘出一幅幅悲惨的画面:“烟来走官吏,火过成墟丘”,生动地反映了战火带来的摧残。此时,作者不仅感受到个人的悲痛,更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与危机。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担忧:“更此乱离后,当无一椽留。”一方面是对故土的眷恋,另一方面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作者发出对国家应早做打算的呼呼,表现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虽为古诗,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成为表现战乱时期人们内心挣扎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明月过窗牖”描写了什么意象?
A. 伤感
B. 欢乐
C. 宁静
答案:A
“挈妻负幼子”中“挈”的意思是:
A. 放下
B. 背负
C. 持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去年妖寇兴”是指:
A. 自然灾害
B. 战乱
C. 外交问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