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5
原文展示: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裴迪 〔唐代〕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白话文翻译:
在禅室中安静地修行,四周是幽静的竹亭。 知晓佛法的人不会被世俗污染,沉默中谁敢回应。 鸟儿争相飞向夕阳,蝉鸣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炎热的暑气在这里变得适宜,清凉的感觉无需再寻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崔兴宗等友善,常相唱和。其诗多为五言绝句,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裴迪在夏日访问青龙寺,谒见操禅师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在禅修环境中的宁静感受,以及对佛法清净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室周围的幽静环境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诗中“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描绘了禅室的宁静和四周竹亭的幽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世俗的超越。后两句通过鸟飞和蝉噪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宁静和超脱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通过描绘禅室的宁静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安禅一室内”的“安禅”指的是什么? A. 安静地修行禅定 B. 安静地读书 C. 安静地休息 D. 安静地思考
诗中“有法知不染”的“不染”指的是什么? A. 不被世俗污染 B. 不染疾病 C. 不染尘埃 D. 不染情感
诗中“鸟飞争向夕”的“争”字赋予了鸟儿什么特征? A. 人的行为特征 B. 动物的行为特征 C. 植物的行为特征 D. 无生命的行为特征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