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58
原文展示: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白话文翻译:
在洞庭湖上有一株梧桐,经历霜冻、波浪,遭遇严寒的风。
曾经的心灵闪耀着阳光,如今却躺在黄沙之中。
洛阳的名工见了都感叹,一刀一刻雕刻出琵琶。
用白璧作为心形,学习明月的光辉,
珊瑚映衬着脸庞,像风中的花朵。
帝王们赏识却不曾忘却,
提携着走上高阁。
掩抑和摧毁藏弹的女子,殷勤地扶持着楚明光。
年复一年,对君子,
遥遥夜夜在未央宫中宿住。
未央宫的采女抛弃了鸣篪,
争先恐后地拂拭着生光的仪容。
茱萸锦衣玉制成的匣子,
不再思念昔日枯树的枝干。
不学衡山南岭的桂树,
至今千年仍然无人知晓。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均,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行路难》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失落与无奈之感,诗中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行路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洞庭水上一株桐”便引入了一个孤独的意象,桐树经历风霜,却依然伫立,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坚持。接下来,诗人以“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对比了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中间部分提到洛阳名工与琵琶的雕刻,显示出艺术的价值与创作的艰辛,暗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赞美。接着“帝王见赏不见忘”揭示了权力与艺术的关系,表现了对当权者的期望与无奈。
最后的部分通过未央宫的意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在对比与象征中,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渺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命运的无常,以及对艺术与人性光辉的追求,展现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行路难》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洞庭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昔时抽心耀白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