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1:51
孝成皇帝本娇奢,
行幸平阳公主家。
可怜女儿三五许,
丰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
一旦逢君感君意。
君心见赏不见忘,
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彩女不得见,
专荣固宠昭阳殿。
红妆宝镜珊瑚台,
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
只扰长信忧人情。
长信忧人气欲绝,
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彩云,
夜踏金梯上明月。
明月薄蚀阳精昏,
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
复闻飞燕啄皇孙。
皇孙不死燕啄折,
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
赫赫宗周褒姒灭。
古来贤圣叹狐裘,
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
斩取朱门公子头。
这首诗描写了孝成皇帝的奢华生活和年轻女子的命运。皇帝本性娇奢,常常去平阳公主家,令人怜惜的是那些年轻的女儿们,宛如一园盛开的花朵。歌舞本是平常之事,但一旦遇到君王,便感受到君王的情意。君王的心意一旦看见便不会忘记,姐妹们双双飞入紫色的房间。可惜那里的彩女们无法见到她们,专宠的歌舞却在昭阳殿中。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日夜传来歌舞声,唯扰长信公主的忧愁。长信公主忧愁得几欲绝望,君王的歌舞声不断。早上在彩云下弄箫,夜晚在明月上踩梯。明月幽昏,阳光暗淡,妒忌的美人迷惑了至尊。已见白虹横跨天空,又听见飞燕啄食皇孙。皇孙虽未死,燕子却已折翅,妹妹一朝之间如火般绝望。明理的天子也对此有所警戒,赫赫的周朝因褒姒而灭亡。古往今来,贤良圣人都叹息于奢华的狐裘,一国的荒淫使万国羞耻。那该如何得到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的头颅。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他的诗歌通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飞燕篇》创作于唐代,正值封建王朝的奢靡时代。诗人通过描写皇宫内的歌舞和女性的命运,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权力的腐化,表现出对奢华生活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飞燕篇》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诗中通过对孝成皇帝奢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皇权的腐化与荒淫。诗的开头便以“娇奢”二字直指皇帝的奢靡生活,接着对平阳公主家中年轻女子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的美好与权力的阴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丰茸惜是一园花”来比喻这些女子的青春与美丽,令人怜惜。
在后半部分,诗人在描绘长信公主的忧愁时,通过“日夕风传歌舞声”与“君王歌吹终不歇”的对比,突显了权力游戏的无情与女性命运的悲惨。长信公主虽然身处权贵之中,但她的忧愁与不幸却更显得深重。
最后,诗人用古代历史的典故来警示当权者,指出荒淫无度的生活必然导致国家的覆灭,传达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透出对权力的反思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与奢靡生活的关系,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荒淫政权的批判,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孝成皇帝被描绘为怎样的形象?
在《飞燕篇》中,长信公主的心情如何?
诗中提到的“褒姒”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