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作

《偶作》

时间: 2025-07-27 08:25:56

诗句

若问如何是此心,能思能索又能寻。

汝心底用他人说,只是寻常用底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25:56

原文展示

若问如何是此心,能思能索又能寻。
汝心底用他人说,只是寻常用底心。

白话文翻译

如果问这颗心是什么样的,能够思考、能够寻找又能探求。
你心底所说的他人,不过是平常的心境而已。

注释

  • 如何是此心:此句中的“此心”指的是自己的内心,表达对心灵的探讨。
  • 能思能索又能寻:意指内心具有思考、追寻和探索的能力。
  • 汝心底用他人说:这里的“汝”指的是你,表达出对他人看法的质疑。
  • 只是寻常用底心:强调他人的理解只是一般的、表面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简,宋代诗人,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抒情,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成作于一个探索内心和人际关系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和他人理解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偶作》是一首深入内心探讨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心灵本质的思考。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主题,询问如何理解自己的内心。这里的“此心”代表着诗人对自我意识的追问,展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接下来,诗人强调内心的思维能力,表明内心不仅仅是感受的承载者,更是思考与寻求的主体。

后两句则转向对他人看法的反思,指出他人对内心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诗人认为真正的内心体验难以被他人所理解。这种深刻的自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激发读者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虽然字数不多,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性和内心世界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若问如何是此心:引出主题,提出疑问,探讨内心的本质。
  2. 能思能索又能寻:描述内心的多重能力,强调内心的活跃与探索性。
  3. 汝心底用他人说:引入他人的观点,表明对外界声音的关注与思考。
  4. 只是寻常用底心:指出他人理解的局限性,强调内心体验的独特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此心”和“他人”的对比,强调内心的复杂与外界理解的简单。
  • 反问:开头的反问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思辨性,促使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强调内心的深度与复杂性,表明自我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看法的质疑。

意象分析

  • 此心:象征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思维。
  • 他人:代表外界的声音和看法,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此心”,指的是?

    • A. 他人的心
    • B. 自己的内心
    • C. 自然的心
  2. 诗中“能思能索”强调了什么?

    • A. 内心的单纯
    • B. 内心的多重能力
    • C. 外界的影响
  3. 诗人对他人理解的态度是?

    • A. 完全认可
    • B. 质疑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简的《偶作》更关注内心的复杂性和与他人理解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但侧重点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久雨一首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四月八日三绝 墙西一首 抄近藁六言二首 其一 送建安郑尉 哭薛子舒二首 杂咏七言十首 徐洪二公再和二诗余亦随喜 海棠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字旁的字 征债 鹊巢鸠佔 污蔑 臣字旁的字 惬洽 包含刘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融融泄泄 动使 救黥医劓 包含忡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包含战的成语 扫雷 捧土加泰山 彑字旁的字 隐忍不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