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52
题后集 薛能 〔唐代〕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 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在哪个时代诗歌的源头失去了清澈,到处都是狂乱的波涛玷污了后辈。 常常感慨独自吟咏时泪水盈眶,却因为风言风语而感到无情。 难以忍受恶少的欺凌如同韩信所受的屈辱,白白地被诸侯杀害如同祢衡的命运。 即使到了缑山也无济于事,四方的联系全是蛙鸣般的喧嚣。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深沉感慨之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不公和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诗歌源头失去清澈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处处狂波污后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对后辈的影响。作者在“常感道孤吟有泪”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悲伤,而“却缘风坏语无情”则揭示了社会舆论的冷漠。通过对韩信和祢衡的提及,作者表达了对不公和命运的无奈,而“纵到缑山也无益”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脱尘世的无力感。最后,“四方联络尽蛙声”以蛙鸣比喻社会的喧嚣和混乱,加深了整首诗的悲观情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无力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信”和“祢衡”分别代表了什么? A. 不公和命运 B. 超脱和喧嚣 C. 孤独和悲伤 D. 清澈和败坏
“纵到缑山也无益”中的“缑山”象征什么? A. 超脱尘世 B. 社会风气 C. 孤独悲伤 D. 喧嚣混乱
“四方联络尽蛙声”中的“蛙声”比喻什么? A. 超脱尘世 B. 社会风气 C. 孤独悲伤 D. 喧嚣混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