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2:34
昼锦堂 寄桑园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挂屩枫天,吹箫月夜,几年轻负鸥盟。
一水萝溪自绿,板阁深清。
淡黄绫锦墩边柳,小红纱縠巷中灯。
难忘是,春雨小楼,雕栏六曲深凭。
而今。吟渭树,浑不见,河桥酒幔摇青。
陇雁西来空寄,醉墨零星。
草堂双入王家燕,玉鞭三听霸桥莺。
相思意,惟是峡云关柳,两处愁生。
在枫树林下挂着鞋子,月夜中吹着箫声,几多年轻时的誓言如同白鸥的盟约。
溪水清澈如绿,阁楼深沉而清新。
淡黄的绫锦在墩边的柳树下摇曳,巷子里小红的纱灯闪烁。
难以忘怀的是,春雨中的小楼,雕栏曲折深幽。
而如今,吟唱对岸的树木,却什么都看不见,河桥下酒幔轻摇,映出青色的水面。
西来的雁群空寄愁思,醉酒后墨迹如星。
草堂中双燕归来,玉鞭声声在霸桥上听见莺声。
思念的情绪,唯有峡谷中的云和柳,愁苦在两地生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深受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昼锦堂 寄桑园》创作于樊增祥的晚年,正值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社会动荡不断,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昼锦堂 寄桑园》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诗作,诗人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愁苦。诗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幅画卷之中。
诗的开头通过对“挂屩”与“月夜”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美好的青春画面,随之而来的“几年轻负鸥盟”则唤起了往昔的承诺和誓言,使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水流、柳树、灯光等意象交替出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念。
在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对现实的描绘,吟唱“渭树”却“浑不见”,表现了对美好光阴的无奈与失落。结尾处的“相思意”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思念的深重和愁苦,这种情感在峡谷中的云和柳中得以升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往事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浓厚的乡愁和人情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几年轻负鸥盟”指的是?
A. 友情的誓言
B. 爱情的承诺
C. 同窗之谊
D. 兄弟情义
诗中“淡黄绫锦墩边柳”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市井
B. 田园的幽静
C. 生活的美好
D. 自然的宁静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乱的愤怒
B. 对青春的怀念与思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樊增祥的《昼锦堂 寄桑园》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思乡情,但樊增祥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昼锦堂 寄桑园》的多角度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