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时间: 2025-05-03 21:07:36

诗句

楷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变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7:36

原文展示:

楷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变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白话文翻译:

楷楼的影子在冬日的斜阳下显得淡泊而悠长,我这半生经历了三次钟鸣和五次车行。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每年行走四方总能遇见僧侣。 偶尔在船上抚摸着肚子,听着鼓声,暂时放下书本,看着雁群在沙滩上聚集。 先让毛笔传递我的话语,如今镜中已见白发如霜。

注释:

  • 楷楼: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 澹沲:形容影子淡泊悠长的样子。
  • 三钟并五车:比喻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旅行。
  • 变禅作居士:指诗人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
  • 行脚:指僧人或修行者四处游历。
  • 僧伽:指僧侣。
  • 摩腹:抚摸肚子,可能是指诗人感到饥饿或满足。
  • 船鸣鼓:船上的鼓声,可能是指船上的生活节奏。
  • 捐书:放下书本,暂时不读书。
  • 雁聚沙:雁群在沙滩上聚集,可能是指诗人看到的景象。
  • 毛锥:毛笔。
  • 镜里有霜华:镜中看到白发如霜,比喻诗人已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具禅意的文人,喜欢游历四方,与僧侣交往,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则礼在游历途中,寄给某位僧侣或朋友的诗作,表达了他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斜阳下的楷楼影子,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诗中“半世三钟并五车”一句,概括了诗人丰富而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见僧侣,这反映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偶然摩腹船鸣鼓”和“聊复捐书雁聚沙”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通过“先遣毛锥交说似”和“即今镜里有霜华”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楷楼澹沲冬日斜:楷楼的影子在冬日的斜阳下显得淡泊而悠长,营造了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
  2. 半世三钟并五车:概括了诗人丰富而多变的人生经历,比喻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旅行。
  3. 处处变禅作居士:无论走到哪里,诗人都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 年年行脚见僧伽:每年行走四方总能遇见僧侣,反映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5. 偶然摩腹船鸣鼓:偶尔在船上抚摸着肚子,听着鼓声,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6. 聊复捐书雁聚沙:暂时放下书本,看着雁群在沙滩上聚集,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生活场景。
  7. 先遣毛锥交说似:先让毛笔传递我的话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8. 即今镜里有霜华:如今镜中已见白发如霜,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世三钟并五车”比喻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旅行。
  • 拟人:如“楷楼澹沲冬日斜”中的“澹沲”形容影子淡泊悠长的样子,赋予了影子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处处变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中的“处处”与“年年”,“变禅作居士”与“行脚见僧伽”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冬日斜阳下的楷楼影子,概括了自己丰富而多变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在船上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楷楼:诗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
  • 冬日斜:冬日的斜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三钟并五车:比喻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旅行。
  • 禅作居士: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态度。
  • 行脚见僧伽:行走四方总能遇见僧侣,象征着诗人的游历生活。
  • 摩腹船鸣鼓:在船上抚摸着肚子,听着鼓声,象征着诗人的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捐书雁聚沙:放下书本,看着雁群在沙滩上聚集,象征着诗人的生活场景。
  • 毛锥:毛笔,象征着诗人的书写和表达。
  • 镜里有霜华:镜中看到白发如霜,象征着诗人的衰老和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楷楼澹沲冬日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诗人居住的地方在冬日的斜阳下显得淡泊而悠长。 B. 诗人在冬日斜阳下读书。 C. 诗人在冬日斜阳下散步。

  2. “半世三钟并五车”一句中,“三钟并五车”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旅行。 B. 诗人喜欢钟声和车声。 C. 诗人喜欢收集钟和车。

  3. 诗中的“处处变禅作居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诗人喜欢四处游历。 B. 诗人以禅修的心态过着居士的生活。 C. 诗人喜欢变卖禅宗的物品。

  4. “偶然摩腹船鸣鼓”一句中,“摩腹”可能指什么? A. 诗人感到饥饿。 B. 诗人感到满足。 C. 诗人喜欢抚摸肚子。

  5. “先遣毛锥交说似”一句中,“毛锥”指什么? A. 毛笔。 B. 毛线。 C. 毛皮。

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和淡泊,与吴则礼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吴则礼《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但吴则礼的诗更加注重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 《禅宗与中国文化》:介绍了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吴则礼诗中的禅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怀三十六首 谢人惠笔 问春 解字吟 春阴 其一 摄生吟 老翁吟 望雨 其一 岁暮吟 过宜阳城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品流 来由 枯茎朽骨 目瞪舌强 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遗误 包含迅的词语有哪些 天违人愿 耳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一喜一悲 沮遏 口字旁的字 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结尾的成语 包含炬的词语有哪些 狼餐虎噬 豆字旁的字 眉飞色悦 同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