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南好八首 其四

《江南好八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1 03:26:06

诗句

平湖好,水木正萧萧。

隔巷人呼舟作马,当楼影颤月如潮,一棹永凝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6:06

原文展示:

平湖好,水木正萧萧。
隔巷人呼舟作马,当楼影颤月如潮,一棹永凝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平湖的美景,湖面上水波荡漾,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隔着小巷,有人呼叫着,仿佛把船只变成了马匹;在楼影的映衬下,月光如潮水般涌来,轻轻地划着船,永远停留在桥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湖:指湖面平坦而宁静。
  • 萧萧:形容树木等在风中摇动的声音,带有一种凄清之感。
  • 隔巷:指隔着小巷。
  • 舟作马:形容船只像马一样在水面上行驶,生动形象。
  • 楼影:指楼房的影子。
  • 颤月如潮:形容月光波动的样子,如潮水般起伏。
  • 一棹永凝桥:划船的动作使得时间仿佛在桥边凝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字子江,号静轩,清代诗人,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体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江南好八首》系列是袁克文在游历江南时创作的,旨在表达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景色描绘真实而细腻,反映了清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江南好八首 其四》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平湖好,水木正萧萧”直接展现了湖面宽广、树影摇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舒适而悠然的感觉。接着“隔巷人呼舟作马”,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船与马相提并论,表现了江南人水上交通的便利与生活的惬意,使人仿佛能听到邻居间的叫卖声,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一棹永凝桥”,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时光在这一刻被凝固,画面似乎在眼前展现。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湖好: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平湖美景的赞美,标志着诗的主题。
  • 水木正萧萧:描绘水面与树木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隔巷人呼舟作马: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
  • 当楼影颤月如潮:通过“楼影”、“颤月”的对比,传递出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 一棹永凝桥:最后一句强调了船行于桥边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舟作马”,生动形象。
  • 拟人:如“萧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寄托了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湖:象征宁静与和谐。
  • 水木: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象征流动与自由。
  • :象征连接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木正萧萧”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喧闹
    B) 宁静清幽
    C) 纷乱嘈杂

  2. “舟作马”中的比喻意图是什么? A) 形容马快
    B) 形容水上交通的便利
    C) 形容船的美丽

  3. 诗人通过哪种修辞手法表现自然的美? A) 拟人
    B) 排比
    C) 对仗

答案:

  1. B) 宁静清幽
  2. B) 形容水上交通的便利
  3. A)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袁克文《江南好》 vs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者都描绘了水乡的美景,但袁克文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着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顾膳部宴归三十韵(时大水,饥) 怀帅惟审郎中戴公司成 三十七 京察后小述 晖过太常博士宅 答丁右武稍迁南仆丞怀仙作 南旺分泉 寄乐石帆仪曹 卧邸寄帅思南 平昌得右武家绝决词示长卿各哽泣不能读起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上首下 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羁旅异乡 胆裂 岐梁 栗房 矛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细嚼烂咽 赤子之心 包含挼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如汤浇雪 折文旁的字 以古方今 雁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