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0:57
昭君怨 咏荷上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全诗翻译:
午间的梦中,我在花底的小舟上航行,
湖面烟水弥漫,香气四溢。
突然听到急雨拍打着船篷的声音,
梦境刚刚惊醒,
却发现是池塘里的荷叶在雨中跳动。
雨水打落的水滴像散落的珍珠,
又聚拢成水银般的波纹,
轻轻流泻在清澈的水面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水银”一词用以形容雨滴的光滑,常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描写相关。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咏物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他的诗在艺术上追求简练、质朴,着重表现真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雨中荷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梦幻的午后,舟行于花间,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然而,突如其来的急雨打破了这种宁静,梦境与现实交织,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瞬息万变。尤其是“却是池荷跳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滴落在荷叶上,荷叶随之摇动,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生命力。接下来的“散了真珠还聚”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雨滴如珍珠般散落,既展示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也象征着人生的种种起伏与变化。最后一句“泻清波”则将这一切汇聚于清澈的水面,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受,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的动态美,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突显了生活中无常与美好并存的哲理,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存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真珠”比喻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花
B. 雨滴
C. 露水
D. 雪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A. 山
B. 湖
C. 荷叶
D. 小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