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21
见周子充舍人叙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三年再谒一番逢,两舍相望几讯通。
便有好怀安得尽,不知造物底相穷。
公今贫贱庸非福,我更清愁恶似公。
误辱相期千载事,云泥政自未应同。
三年后再次相见,终于见到你一面。两处相望之间,几次传递问候。
即便有深厚的情谊,如何能尽情表达呢?不知造物为何如此无穷。
你如今贫贱且平庸,这并非是福,我的忧愁却比你更深重。
误解了彼此的约定,千载的事情,岂可同于云泥之间的差距呢?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江西,在诗歌、散文、词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田园诗”闻名,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见周子充舍人叙怀》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思念故友,感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命运的无常。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生活现状的反思。开篇三年未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久别重逢。两处相望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距离,更反映了情感上的隔阂。诗人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对“好怀”的思考引出对造物的感慨,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在对比中,诗人表现出对自身境遇的清愁,似乎对比友人的贫贱,感受到自己内心更深的忧虑。这种情感的对比,既是对友人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深思。
最后的两句则引导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贫富,而是内心的情感与期许的不同。这种思考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际关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反思。通过对比,诗人探讨了情感的深度与生活的多样性。
诗中提到“再谒”指的是什么?
A) 见面
B) 书信
C) 误解
诗中的“云泥”比喻的是?
A) 贫富差距
B) 时间流逝
C) 友谊的坚固
诗人对朋友的现状持什么态度?
A) 嫉妒
B) 同情
C) 漠然
杨万里的《见周子充舍人叙怀》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哲思,而陆游则更加关注对家国情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