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灵鹫禅寺二首

《宿灵鹫禅寺二首》

时间: 2025-05-06 18:11:12

诗句

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1:12

原文展示:

宿灵鹫禅寺二首
——杨万里

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我带着汗水走进山中,山中满是霜的竹林,松树上积雪。而这里的寒冷透骨,虽然没有霜雪,也没有风。


注释:

  • 宿:停留,过夜。
  • 灵鹫禅寺:寺庙名,灵鹫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寓意高远。
  • 带汗:身上有汗水,形容天气炎热。
  • :指冷空气造成的结晶。
  • 风篁:竹林中的风声。
  • 清到骨:形容寒冷的程度深入骨髓。

典故解析:
灵鹫禅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作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清净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田园见长,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在灵鹫禅寺的体验,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诗人的超脱之情。


诗歌鉴赏:

《宿灵鹫禅寺二首》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中进入山中的独特体验。诗的开头通过“暑中带汗入山中”描绘出一种身处自然的真实感受,随后以“霜满风篁雪满松”突显出山中与外界的对比,形成一种清冷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将热与冷、汗与霜、风与静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这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深刻感受。这里的“寒”不仅是自然的寒冷,也是精神的寒冷,透出一种孤寂和清冷的哲思。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感官传达出内心的感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中带汗入山中”:描写了诗人在热天中进入山林的情景,汗水的流淌象征着外界的炎热。
  • “霜满风篁雪满松”:这里的“霜”、“雪”形成了与“暑”的鲜明对比,暗示山中的清凉和幽静。
  • “只是山寒清到骨”:此句通过“寒”字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寒冷感,强调了山中气候的极端。
  • “也无霜雪也无风”:表达了虽然没有霜雪和风,但寒意依旧深入骨髓,反映了一种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对比:热与冷、汗与霜、风与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比喻:将寒冷比作“清到骨”,形象生动,深化了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超脱。
  • 霜、雪:代表寒冷与清冽的气息。
  • 汗水:象征生活中的辛劳与困苦。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传递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感受到的寒冷来自哪里?
    A. 霜雪
    B. 风
    C. 自然环境
    D. 心境

  3. “清到骨”是指什么?
    A. 诗人的身体感受
    B. 自然的寒冷
    C. 内心的孤寂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山水田园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多描绘外部的景象。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捣练子 其三 庐州光华寺旅怀 捣练子 捣练子 其二 捣练子·猿骑马 捣练子 (1) 晓起 捣练子 其二 冬 捣练子 其一 和内寄原韵 捣练子 其一 捣练子 其一 乙亥冬暮晓行 捣练子 其六 伤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祎隋 羊字旁的字 通工易事 谢公楼 皮字旁的字 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相知恨晚 首倡义举 存单 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妖开头的成语 沈雁冰 面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剖心泣血 偷税 王字旁的字 心如悬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