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双柳

《双柳》

时间: 2025-05-02 11:28:53

诗句

我作新堂,中庭萧然,双柳寺峙。

春阳既应,千条万叶,风渥雨洗。

如美妇人,正立栉发,发长至地。

微风徐来,掩冉相缪,乱而复理。

垂之为缨,绾之为结,屈伸如意。

燕雀翔舞,蜩蜇嘶鸣,不召而至。

清霜夜落,众叶如剪,颜色惟悴。

永愧松柏,岁寒不改,见叹夫子。

聊同渊明,攀条啸咏,得酒径醉。

一廛粗给,三黜不去,亦如展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8:53

诗词名称: 双柳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作新堂,中庭萧然,双柳寺峙。春阳既应,千条万叶,风渥雨洗。如美妇人,正立栉发,发长至地。微风徐来,掩冉相缪,乱而复理。垂之为缨,绾之为结,屈伸如意。燕雀翔舞,蜩蜇嘶鸣,不召而至。清霜夜落,众叶如剪,颜色惟悴。永愧松柏,岁寒不改,见叹夫子。聊同渊明,攀条啸咏,得酒径醉。一廛粗给,三黜不去,亦如展惠。

白话文翻译:

我在新建的堂屋中,庭院里显得冷清,双柳在寺庙旁伫立。春阳已经照耀,千条万叶在风中摇曳,经过雨水的洗礼。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正站在那里梳理头发,头发长至地面。微风轻轻吹来,头发掩映交错,乱中有序。将头发垂下成缨,扎起成结,随意舒展。燕雀在空中飞舞,蝉蜕鸣叫,仿佛不必召唤就已来到。清霜在夜间降落,树叶如同剪裁般,颜色显得枯萎。我感到永远不如松柏,岁寒却依然不改其色,让我感叹孔子。聊同陶渊明,攀着柳条吟唱,喝酒得意而醉。虽然环境简陋,却依然心怀不舍,仿佛展现出一番情趣。

注释:

  • 萧然:形容环境冷清、寂静。
  • 寺峙:指寺庙屹立。
  • 渥雨:指经过雨水的滋润。
  • 掩冉相缪:形容轻风中头发的掩映与交错。
  • 燕雀:指小鸟,如燕子和雀鸟。
  • 蜩蜇:指蝉鸣。
  • 永愧:指感到羞愧、惭愧。
  • 松柏:象征长青、坚贞不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在新堂中独处时,感怀春景与人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双柳》一诗以双柳为引子,细腻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开篇便以“新堂”和“中庭萧然”设定了氛围,营造出一种冷清的寂静感。随着春阳的到来,柳树的生机勃勃与美丽的女性形象相结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尤其在描绘微风中垂柳的状态时,诗人以“如美妇人,正立栉发”来形容,生动且富有诗意,令人感受到春风的柔和与柳树的轻盈。

在后半部分,诗人又引入了燕雀、蜩蜇等形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末尾的“聊同渊明,攀条啸咏”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灵动,语言清新自然,表现出苏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作新堂:作者新建的堂屋,暗示生活或心境的变化。
    • 中庭萧然:庭院显得冷清,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双柳寺峙:双柳在寺庙旁伫立,形成静谧的背景。
    • 春阳既应:春天的阳光已经照耀,象征生机。
    • 千条万叶:形容柳树的繁茂,生动形象。
    • 风渥雨洗:经过雨水的滋润,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美妇人,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柳树的摇曳仿佛在与人对话,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如“垂之为缨,绾之为结”,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豁达的性格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柳树:象征着柔美与生命力,代表自然的美好。
  • 春阳:象征光明与希望,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燕雀与蜩蜇: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清霜夜落: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带有一丝感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作新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孤独
      • C. 忧愁
    2. “如美妇人,正立栉发”中的“美妇人”比喻什么?
      • A. 柳树
      • B. 春天
      • C. 自然景色
    3. 诗中提到的“永愧松柏”意指什么?
      • A. 不屈的精神
      • B. 清新的气息
      • C. 不变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 《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 《将进酒》: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苏辙的《双柳》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前者更注重哲理的思考,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的描绘和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李补阙纾 送旻上人游天台 送卢仲舒移家海陵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 新秋送卢判官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顾渚行寄裴方舟 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杀一利百 豸字旁的字 何其相似乃尔 憨跳 惊心裂胆 包含沓的词语有哪些 邮市 柳昏花螟 私赎 乐贫甘贱 回回帽 包含宾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柳絮 豆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