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0:03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热尽自清凉,苦除即甘滑。
颇遭游人病,时取破匏挹。
烦恼虽云消,凛然终在臆。
你说山上的泉水,究竟有什么功德呢?
热气消散后,它便清凉可口;
苦味去除后,它便甘甜顺滑。
虽然偶尔会遭遇游人的困扰,
但我还是会时常用破了的葫芦来舀取。
尽管烦恼似乎已经消失,
但心中那份凛然的清冷依旧存在。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与兄弟并称“苏门三学士”,在诗文、散文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是宋代文人以金陵(今南京)为题材的诗作之一。这首诗特别提及了自然泉水的清凉与游人的烦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世困扰的思考。
《八功德水》通过对山上泉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人心的复杂。诗中以“君言”开篇,直接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对泉水功德的质疑。泉水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寄托。诗人对于泉水的描绘,从“热尽自清凉”到“苦除即甘滑”,展现了泉水的清爽与甘甜,似乎在暗示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然而,诗人也提到游人带来的“病”,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打扰,更是人心烦扰的象征。尽管诗人借用“破匏挹”的意象,表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望,但内心的“烦恼”最终仍会存在。这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清净的同时,难免会被社会纷扰所困扰。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与内心烦恼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以“凛然终在臆”收尾,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展现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人生观。
整首诗以泉水为引子,探讨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烦恼的对比,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扰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山上泉”有什么特点?
A. 温暖
B. 清凉
C. 苦涩
答案:B
诗人用什么工具来舀泉水?
A. 瓶子
B. 破匏
C. 杯子
答案:B
“烦恼虽云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内心的安宁
B. 依旧存在的困扰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