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00
矫矫虎臣,为国除奸,的是可人。喜清漳道上,炎阳酷烈。木棉庵外,剑影生寒!辛苦瘴乡,郎当遣戍,私意君恩奉赦还。西湖上,怅笙歌散尽,梦冷湖山!兰亭玉枕谁观?与金笼蟋蟀一例残。叹平章误国,养奸纵敌。弥天罪案,有口难分!一世称雄,六州铸错,聚铁添如铸佞臣。停萧寺,看将军断碣,苔藓生斑!
高傲的权臣,为国家铲除奸贼,确实是个值得称赞的人。在清澈的漳道上,烈日炎炎。在木棉庵外,剑光映照下,令人感到寒意!艰辛的瘴气之乡,士兵们应当被派去守卫,个人的私念和皇恩得以赦免回归。西湖之上,笙歌已经散去,梦中的湖山变得冷清!兰亭的玉枕,谁来观赏?就像金笼里的蟋蟀一样,命运也只剩残余。感叹平章误国,纵养奸贼助敌。天大的罪行,难以用语言分清!一生称霸,六州铸下了错误,积聚铁器就如同铸造谄媚的臣子。停留在萧寺,看将军的断碑,苔藓斑驳生长!
许南英,清代诗人,生于盛世,目睹了国家的兴衰,诗风豪放,常以时事为题,关注国家命运。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权臣专权,使得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通过描绘木棉庵的景象,表达对朝政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
《沁园春 过木棉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木棉庵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开篇提到的“矫矫虎臣,为国除奸”,不仅是对权臣的讽刺,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诗中“辛苦瘴乡,郎当遣戍”,则表现出士兵的辛劳与对国家的忠诚。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对西湖的描写则渗透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怅笙歌散尽,梦冷湖山”,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在回忆中思考国家的命运,感慨“叹平章误国,养奸纵敌”,更是对历史深刻的反省,揭示了权臣对国家的危害。
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情感,显示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邃思考与无尽感慨,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权臣的批判、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诗中提到的“虎臣”指的是什么?
“怅笙歌散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着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