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魏志

《魏志》

时间: 2025-05-02 07:52:23

诗句

称帝称王非一个,国家不可便无孤。

此言只是瞒孀幼,岂有英雄也恁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23

原文展示:

称帝称王非一个,国家不可便无孤。
此言只是瞒孀幼,岂有英雄也恁愚。

白话文翻译:

称帝和称王并不是同一回事,国家的存在不能仅靠孤立的个人。
这话只是为了欺瞒年轻的寡妇,难道有英雄会如此愚蠢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称帝称王:指代不同的统治地位,强调权力的复杂性。
  • 国家不可便无孤:国家的存在不能仅依赖于某一个孤立的个体。
  • :欺骗、隐瞒。
  • 孀幼:年轻的寡妇,象征无知和被欺骗的对象。
  • 英雄:有才华和能力的人。
  • 恁愚:如此愚蠢,表示对某种行为的不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内容反映了对权力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对君主权力与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讨论,特别是在王朝更替和权力斗争频繁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太和,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直率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魏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统治与国家关系的深刻见解。诗中的“称帝称王非一个”开篇即揭示了权力的多重性,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与国家的依赖关系,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孤立无援,更反映出国家的脆弱性。作者通过对比“称帝称王”和“国家不可便无孤”,揭示了一个国家不能仅仅依靠个别英雄或领袖的力量。接着,诗人以“此言只是瞒孀幼”来批评那些对年轻寡妇的欺骗,表明了对无知与愚蠢的强烈不满,暗示着在政治中对弱势群体的剥削和欺骗。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刘克庄的深厚思想境界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称帝称王非一个:强调权力的不同层次,统治者的地位和责任。
  2. 国家不可便无孤:指出国家的存在不能依赖于某个孤立的个体,暗示集体的重要性。
  3. 此言只是瞒孀幼:批评那些用谎言欺骗无知者的人。
  4. 岂有英雄也恁愚:对那些愚蠢的行为表示不屑,指出真正的英雄不应如此。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对仗工整,形成强烈的对比。
  • 反问: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批判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与国家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真正英雄的渴望,强调了集体与国家的重要性,警示统治者要有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王:象征权力与统治。
  • :象征个体的脆弱与无力。
  • 英雄:象征智慧与责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帝王”与“英雄”构成了诗中两个重要的对立面,反映了历史上对于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称帝称王非一个”意指: A. 统治者的权力是相同的
    B. 统治者的权力有差异
    C. 国家只依赖一个人
    D. 以上皆非

  2. 诗中提到的“孀幼”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年轻的寡妇
    C. 孤独的人
    D. 英勇的战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在表达对权力的看法时,刘克庄更强调责任,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理想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存在鲜明差异,但都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五首 其四 贺新郎五首 其一 贺新郎(刘快轩新居) 贺新郎 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贺新郎(次韵江定轩咏菊) 贺新郎(用前韵自寿) 贺新郎(登玉田峰) 贺新郎(开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俊杰廉悍 宦味 玉女登梯 歌剧 虚构无端 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客庭 集思广议 日字旁的字 家鸡野雉 反裘负刍 包含颠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未石 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