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石竺山二十咏

《石竺山二十咏》

时间: 2025-05-03 02:00:05

诗句

闻说均州景,而今涴战尘。

应随黑杀帝,避地肯来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00:05

原文展示:

闻说均州景,而今涴战尘。
应随黑杀帝,避地肯来闽。

白话文翻译:

听说均州的风景美丽,但如今却被战尘所污染。
我想应该跟随黑杀帝,避难到福建来。

注释:

  • 均州:今湖南省的一个地方,古时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 :沾染、污染。
  • 战尘:战争带来的灰尘,象征着战乱和动荡。
  • 黑杀帝: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统治者或强权,具体指代不明。
  • 避地:逃避到一个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白云山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精神,常常反映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的时代,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风景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困扰的无奈。诗作反映了士人在战乱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石竺山二十咏》中的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诗人通过对均州的描绘,引出了战争带来的惨烈现实。均州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原本风景如画,如今却因战火而满目疮痍,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

第一句“闻说均州景”,诗人用“闻说”引入,暗示着他对均州的美好憧憬,但紧接着“而今涴战尘”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战乱不仅破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苦难之中。

在第二句中,诗人提到“黑杀帝”,这一角色可以被解读为战争的象征,代表着对人们生命的威胁。诗人渴望逃避这场灾难,选择避地到福建,可以看作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反映。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悲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均州景:诗人引入均州的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而今涴战尘:现实的残酷,战火使得美景沦为尘埃,反映出战争的破坏力。
  3. 应随黑杀帝:提到黑杀帝,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感和恐惧。
  4. 避地肯来闽:表达了对逃避战乱、寻找安宁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均州的美景与战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争的破坏。
  • 象征:黑杀帝象征战争的恐惧与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无奈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均州:象征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战尘:象征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 黑杀帝:象征战争的压迫和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生平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涴战尘”中的“涴”是什么意思? A. 清澈
    B. 沾染
    C. 喧闹

  3. 诗中提到的“黑杀帝”象征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和平
    C. 战争的压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悲痛,但更多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而刘克庄则侧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六 邹衍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五 田光先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四 燕太子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三 乐生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二 燕昭王 感遇·之卅八 感遇·之卅七 感遇·之卅六 庆云章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三十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狩的词语有哪些 锻炼周纳 妙年 王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疹毒 容裕 包含澌的词语有哪些 破肝糜胃 春蚕到死丝方尽 有病乱投医 牙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骋 心字底的字 耐战 移风平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