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0:19
山拥中流翠作堆,
四围竹树郁崔嵬。
殿前云向檐牙出,
门外潮从海口来。
乞食僧归斋鼓动,
打碑人去渡船开。
焦公羽化将古迹,
付与瞿昙亦壮哉。
这座山在河流中间,翠绿的树木像堆积一样,四周的竹林和树木郁郁葱葱,挺拔而雄伟。殿前的云彩从屋檐边缘升起,门外的潮水则从海口涌来。乞讨的僧人回到寺院,鼓声响起,打碑的人也已经划船离去。焦公已经羽化成仙,古迹也随之消逝,交给了瞿昙(释迦牟尼),这真是壮丽的场景啊。
高翥(约1040-1095年),字宪之,号澄江,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与王安石、苏轼等人齐名,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此诗写于焦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焦公成仙的敬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与佛教的融合与思考。
《焦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焦公的崇敬之情。诗的开篇描绘了山与河的景象,层层叠叠的翠绿树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灵动。接着,诗中提到殿前的云彩与门外潮水,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景象,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乞食僧与打碑人相继出现,进一步展示了人们的生息与生活气息,宛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最后,诗人以焦公的羽化结尾,表达了对超脱与永生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情感深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焦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成仙理想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融,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中提到哪种自然景观?
A. 山水
B. 沙漠
C. 草原
答案:A
“乞食僧归斋鼓动”中的“斋”指的是什么?
A. 餐饮
B. 寺庙
C. 休息
答案:B
焦公的羽化象征了什么?
A. 死亡
B. 成仙
C. 归隐
答案:B
《焦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鹿柴》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焦山》则融入了人文情感与历史思考,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