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8:47
作者: 李石 〔宋代〕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
渰浸倒东篱。茱萸胖,黄菊湿齑齑。
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
都道不如归。
重阳节这天,四周都在下着细雨。
在戏马台前,泥水拍打着马肚子;在龙山路上,雨水把小路淹没。
东篱的菊花正被雨水浸泡,丰硕的茱萸和湿润的黄菊分外娇嫩。
落下帽子的孟嘉在寻找草笠,陶渊明则在市场上买蓑衣。
人们都说远不如回家好。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感受和对归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望江南》通过描绘重阳节中细雨绵绵的景象,展现了浓厚的秋意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当日的天气和环境,也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归家的渴望。尤其是最后一句“都道不如归”,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愈加显得深刻,反映出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圆、亲情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圆与亲情的渴望。
诗词测试:
《望江南》的作者是谁?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
诗中提到的“茱萸”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