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3:25
畴甫叔挽诗二首
作者: 洪咨夔
南渡几年裹,深山谁力书。
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余。
参斗明灯炉,湖江渴砚蜍。
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
这首诗写道:在南渡的几年中,深山中有谁能为我书写?你独自经历了无数的战斗,而我却只能乞求那微薄的余生。在斗争的明灯下,我在湖江边渴望着砚台上的蜗牛。这样的朋友,依然无法出仕,天理究竟是怎样的?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子渊,号曰千里,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广受赞誉。洪咨夔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时事的关注与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南渡时期,正值宋代政治动荡,诗人用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挽歌,暗含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洪咨夔在《畴甫叔挽诗二首》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身处困境的无奈与挣扎。诗一开头便设定了南渡的背景,暗示了因政治变动而来的离散与渺小。深山象征着孤独与无助,彰显了身处逆境的艰辛。“独君酣百战”,这里的“君”仿佛是对友人的呼唤,语气中透着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接下来的“许我丐三余”,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深切地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斗明灯炉”的意象运用,极具生动性,灯火和炉火象征着希望与奋斗的精神。而“湖江渴砚蜍”则让人联想到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这与前面所述的战斗经历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最后一句“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更是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平与对理想的追求,直指人心中的无奈与对天理的质疑。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战斗与渴望知识的比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挽歌,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真挚地描绘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无奈与追求的心路历程。
诗词测试:
“南渡几年裹”中“南渡”指的是什么?
诗中“斯人犹不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洪咨夔的《畴甫叔挽诗二首》和陶渊明的《饮酒》,可以发现两者都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洪咨夔更加强调历史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