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目

《病目》

时间: 2025-04-26 22:26:35

诗句

日过学不力,年催名未芳。

心期虽皦皦,目视已茫茫。

灯叠青红晕,书纷黑白行。

蒲团深瞑坐,禅味觉偏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35

原文展示:

病目
日过学不力,年催名未芳。
心期虽皦皦,目视已茫茫。
灯叠青红晕,书纷黑白行。
蒲团深瞑坐,禅味觉偏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身体虚弱而导致的学习乏力与心境的迷茫。时间流逝,他的学业没有进展,名声也未能显扬。尽管心中有所期待,但眼前的景象却变得模糊不清。灯光的微弱光晕交错着色彩,书本的内容也显得纷繁复杂。他在蒲团上静坐,虽然在禅修中有所感悟,但这种体验却因为身体的疲倦而更加加深了他的孤寂感。

注释:

  • 学不力:学习不努力,未能有所进展。
  • 名未芳:名声未能显扬,未能获得应有的声誉。
  • 心期:心中的期望与愿望。
  • 皦皦:光明,明亮的样子,形容心中期望的清晰。
  • 目视已茫茫:眼前所见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表达出一种失落感。
  • 灯叠青红晕:灯光交织成青色和红色的光环,形容光线的复杂。
  • 蒲团:禅修用的坐垫,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深瞑坐:指在蒲团上深深地静坐,沉浸于思考与冥想之中。
  • 禅味觉偏长:修习禅意的感觉更为深长,暗示一种无尽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090-1150年),字泽民,号汀渔,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见称。洪咨夔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与变迁,尤其是在经历了金朝的入侵后,他对国家、社会的思考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病目》创作于洪咨夔晚年时,他因身体状况不佳,常常感到学习和生活的无力,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感受的真切表达。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局限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禅修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诗歌鉴赏:

《病目》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自身身体和精神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时光流逝中的无奈与反思。首联“日过学不力,年催名未芳”直接点出诗人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学习上的失落,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渴望未能实现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心期虽皦皦,目视已茫茫”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内心的明亮与外界的模糊,突显了心理与现实的矛盾。

后两联描绘了诗人静坐蒲团的情景,虽然身处宁静的禅修环境中,但“灯叠青红晕,书纷黑白行”却使人感到一种错综复杂的视觉冲击,暗示着内心的纷乱与对知识的追求。最后一句“禅味觉偏长”则是对禅修深意的领悟,表明在孤独的思索中,诗人获得了一种超越时间的体验,尽管身体的疲惫限制了他的能力,但精神上的追求依然在延续。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洪咨夔个人的经历与思考,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我价值、社会责任与生命意义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过学不力:时光流逝,学习却毫无进展,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责。
  2. 年催名未芳:岁月催促,名声依旧未能显扬,体现了对理想的失落感。
  3. 心期虽皦皦:内心期望明亮清晰,表明对未来的憧憬。
  4. 目视已茫茫:眼前所见却模糊不清,表现出外界的困惑与无奈。
  5. 灯叠青红晕:灯光交错的光影,象征着知识的复杂与纷繁。
  6. 书纷黑白行:书本的内容错综复杂,暗示思考的深度与困难。
  7. 蒲团深瞑坐:在蒲团上静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修心状态。
  8. 禅味觉偏长:修习禅意的深长体验,虽身体疲惫,内心却在追求中延续。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心期”和“目视”的对比,展示内心与外界的矛盾。
  • 意象:灯光、书本、蒲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复杂的氛围。
  • 比喻:如“灯叠青红晕”将光线的复杂性比喻学习与思考的困扰,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病目》主要表达了诗人在身体虚弱、学习乏力的状态下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2. :象征知识与智慧,照亮思考的路径。
  3. :象征学习与知识的积累,反映诗人的追求。
  4. 蒲团:象征宁静与内心的修养,是思考与反思的空间。

这些意象不仅在诗中构建了特定的氛围,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士人对自我成长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日过学不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学习很努力
    B. 学习没有进展
    C. 学习很成功

  2. “灯叠青红晕”中的“青红晕”指的是什么? A. 光的颜色交织
    B. 心情的复杂
    C. 书本的内容

  3. 诗人最后一句“禅味觉偏长”表达了什么? A. 身体健康
    B. 深刻的思考体验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病目》与苏轼的《定风波》都有对人生的感慨,但洪的侧重于内心的困惑与反思,而苏轼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心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偏向沉思,后者则是乐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洪咨夔相关研究论文与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转应曲二阕 其一 转应曲 转应曲 其一 转应曲 其四 转应曲 其三 转应曲 其二 转应曲 其一 转应曲 转应曲 转应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包含濡的成语 指山卖磨 儿字旁的字 奔流不息 盛服先生 诵训 屈埋 肉字旁的字 驴年马月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探条 黹字旁的字 尸蜡 穴宝盖的字 学富五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