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4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40:17
徐潭即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一生常寄人篱落,
入手斯丘得自专。
防墓向来封四尺,
骊山何必锢三泉。
暮年已作饰巾客,
它日那无挂剑贤。
种万株松千本桂,
不忧千载不参天。
我一生常常寄居在他人的篱笆旁,
如今能在这里安身立命,真是得自于这片土地。
墓地向来只是被封住四尺,
骊山又何必把三泉锁住。
进入暮年我已成为戴巾的客人,
未来又有谁能不佩剑而显得贤能呢?
我种下万株松树和千本桂花,
即使千年后也不必担心它们不能参天。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南宋,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此时期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处境的感慨。
《徐潭即事二首》展示了刘克庄对人生和归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寄人篱落”表达了诗人一生的漂泊与依附,暗示了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能够在“斯丘”这块土地上安身立命,似乎是在感恩命运的安排,但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感受。
“防墓向来封四尺,骊山何必锢三泉”一句,反映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墓地的封闭与骊山的锁住,暗示着对人生与死亡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心理。
“暮年已作饰巾客”,展现了诗人已步入晚年,心境的平和与淡定。通过“种万株松千本桂”,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种下的树木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一生常寄人篱落”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自由自在
B. 漂泊与依附
C. 富贵荣华
D. 安稳幸福
诗中提到的“骊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死亡与历史
C. 财富
D.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