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7:29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作者:苏颋(唐代)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
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
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
云连所上居恒属,日更时中望不斜。
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
东破诸侯西入秦,咸阳北阪南渭津。
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
戎观爱力深惟省,越厌陈方何足务。
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这首诗描绘了天宫的壮丽与王者的威严。大君像飞龙一样乘坐着,回忆着往昔的辉煌。圆形的阙楼上朱色的光芒闪烁,远山的翠绿积聚在一起。河流像镜面一样流动,城镇的聚集形成了田间小路。王室的辉煌依旧,崭新的物品在这里齐备。云彩连着高处的住所,太阳在正中高挂时光不歪斜。三月的沧池水波荡漾,万年青树上开满了新花。暴秦曾经图谋霸业,最终却以仁义和诡诈得之。东边打败诸侯,西边攻入秦地,咸阳在北坡,南岸是渭水。诗书被焚烧,学士的知识散失,高阁的奢华超越美人。往事如同车轮的翻转,春天又回到高处赋诗。战观的爱好深切而省思,越国的陈规又何足挂齿。清风悠扬从帝台吹来,皇上的文采照耀天际。伯夷的位置让人感到愚昧,他乐于奏乐,声声如凤鸟飞来。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宫殿中,响应皇帝的命令而作。诗中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还隐含了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皇权的威严。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诗作,展现了唐代盛世的华丽与繁荣。诗中通过描绘天宫的壮丽和王者的威严,表达了对皇权的赞美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开篇以“壮丽天之府”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接着通过“神明王者宅”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诗中的意象丰富,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河汧”、“万年青树”,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王朝的繁荣与希望。而“三月沧池摇积水”则刻画出春水荡漾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与此同时,诗人也不忘历史的教训,通过暴秦的兴衰故事,提醒人们权力与仁德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豪放与细腻之间游走,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热切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反映了对国家兴盛的期望,同时也对历史的教训有深刻的反思。诗人希望在春天的美好中,看到国家的繁荣与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大君乘飞龙”意在表达什么?
“万年青树缀新花”中的“万年青树”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暴嬴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