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文安国挽词二首

《文安国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5-06 01:55:53

诗句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3

原文展示

文安国挽词二首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七闽(福建)的举子(科举生)中,有人像珍珠一样从百粤(广东)归来。
往日他以忠厚闻名,辛勤一生却只得到微薄的俸禄。
留下的只有一床被褥和一双草鞋,万事都已变得微不足道。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苍茫的遗憾呢?归来的时候却是如此拮据。

注释

  • 七闽:指福建省。
  • 百粤:指广东省。
  • 举子:古代科举考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
  • 忠厚:指忠诚厚道。
  • 穷年:整年,常年。
  • 转输:指年年领取俸禄。
  • 杖屦:指拐杖和草鞋,象征贫困的生活状态。
  • 锱铢:比喻微小的事物,常用来形容金钱的微薄。
  • 苍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常引申为感叹、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兼擅词、文、书法,受苏轼影响,风格洒脱、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为悼念文安国而作,文安国是一位才俊,但生前多遭困顿,诗中流露出对其忠厚品德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安国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开篇以“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勾勒出文安国的身份与背景,接着“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则强调了他一生的忠诚和辛劳,尽管如此却只能过着微薄的生活。接下来的“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展现了他去世后留下的遗物与万般无奈,表达了生活的无情与残酷。最后一句“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则是对其人生结局的哲理思考,似乎在问: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真正的惋惜又有何用呢?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展现了黄庭坚豁达的性情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描绘文安国的背景,彰显其才华和经历。
  2.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强调其忠厚的品德与一生的辛劳,反映出他生前的艰难。
  3.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表现出他去世后留下的物品与对生活的无奈,象征着他的一生。
  4.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七闽家举子”与“百粤海还珠”,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文安国比作珍珠,暗示其珍贵与稀有。
  • 象征:杖屦象征贫困的生活状态,锱铢则象征微薄的财富。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忠诚和艰辛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举子:象征着希望与前途,代表着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期望。
  • 海还珠:象征着珍贵与归来,反映出对人才的珍视。
  • 杖屦:象征着贫困与无奈,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闽家举子”中的“家举子”指什么?

    • A. 家庭
    • B. 科举生
    • C. 家庭主妇
  2. 诗中提到的“杖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贫困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挽词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体的苦难与忠厚品德的怀念,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
  • 《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铜壶阁望月 张功甫许见访以诗坚其约 杨庭秀寄南海集 题斋壁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 迎诏书 锄菜 寓叹 初夏闲居 关山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浴佛 包含敷的成语 包含诽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使心用腹 齒字旁的字 驱雷掣电 两韵诗 餔糟歠醨 入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深文峻法 时移事迁 鸡皮 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相逢狭路 新装 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