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3
文安国挽词二首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七闽(福建)的举子(科举生)中,有人像珍珠一样从百粤(广东)归来。
往日他以忠厚闻名,辛勤一生却只得到微薄的俸禄。
留下的只有一床被褥和一双草鞋,万事都已变得微不足道。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苍茫的遗憾呢?归来的时候却是如此拮据。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兼擅词、文、书法,受苏轼影响,风格洒脱、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为悼念文安国而作,文安国是一位才俊,但生前多遭困顿,诗中流露出对其忠厚品德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文安国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开篇以“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勾勒出文安国的身份与背景,接着“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则强调了他一生的忠诚和辛劳,尽管如此却只能过着微薄的生活。接下来的“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展现了他去世后留下的遗物与万般无奈,表达了生活的无情与残酷。最后一句“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则是对其人生结局的哲理思考,似乎在问: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真正的惋惜又有何用呢?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展现了黄庭坚豁达的性情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忠诚和艰辛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闽家举子”中的“家举子”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杖屦”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挽词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体的苦难与忠厚品德的怀念,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