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1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12:48
作者:韦应物 〔唐代〕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我已经三次担任百里地方的官职,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只感叹官职依旧,听说地方又多次变迁。
在海边,鱼盐的生意兴隆;在湖边,种姜和甘蔗的田地丰美。
来到这里,地方风俗安定,琴堂里又恢复了宁静。
“百里宰”涉及古代官职,通常指县令或地方官。韦应物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官职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官期间,反映了他对官职变迁和地方民情的思考,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送唐明府赴溧水》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变迁的感慨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三为百里宰”引入,诗人已经三次担任县官,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内心的感慨却是官职的无常与变迁。接着,他描绘了海边鱼盐的繁荣与湖边田地的丰美,展现了地方经济的兴旺,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稳定的渴望。最后一句“琴堂又晏然”,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韦应物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地方的风光,更是通过对地方经济与民风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求和对官职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职变迁的无奈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韦应物担任了多少次百里宰?
诗中“鱼盐滨海利”描述的是哪里的经济状况?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