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后早赴馆二首 其一

《至后早赴馆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08:26:01

诗句

红蜡妆梅冷未黏,柳条偷暖作纤纤。

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6:01

原文展示:

红蜡妆梅冷未黏,柳条偷暖作纤纤。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

白话文翻译:

红蜡般的梅花冷艳未曾黏合,柳条在暖意中偷偷变得纤细。高楼的残雪是哪家的白,整日天寒地冻不卷起帘子。

注释:

  • 红蜡妆梅:形容梅花如红蜡般鲜艳。
  • 冷未黏:形容梅花冷艳而不黏合。
  • 柳条偷暖:形容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
  • 纤纤:形容柳条细长柔美。
  • 高楼残白:指高楼的残雪。
  • 尽日天寒:整日天气寒冷。
  • 不捲帘:不卷起帘子,形容寒冷中不愿动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早晨的景象,通过红蜡般的梅花、纤细的柳条、高楼的残雪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季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早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蜡般的梅花、纤细的柳条和高楼的残雪,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诗中“红蜡妆梅冷未黏”一句,既形容了梅花的鲜艳,又暗示了寒冷的气候;“柳条偷暖作纤纤”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柳条以生命,使其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柔美。后两句“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则进一步加深了寒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深沉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蜡妆梅冷未黏”:红蜡般的梅花在寒冷中显得冷艳而不黏合,形容梅花的鲜艳和寒冷的气候。
  • “柳条偷暖作纤纤”: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变得纤细柔美,运用了拟人手法。
  • “高楼残白谁家雪”:高楼的残雪显得格外白,不知是哪家的雪,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尽日天寒不捲帘”:整日天气寒冷,不愿卷起帘子,表达了寒冷中的慵懒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条偷暖作纤纤”,赋予柳条以生命,使其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柔美。
  • 比喻:如“红蜡妆梅冷未黏”,用红蜡比喻梅花的鲜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早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季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透露出一种静谧、慵懒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蜡妆梅:形容梅花的鲜艳。
  • 柳条偷暖:形容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
  • 高楼残白:指高楼的残雪。
  • 尽日天寒:整日天气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蜡妆梅冷未黏”形容的是哪种花? A. 梅花 B. 桃花 C. 菊花 D. 荷花

  2. “柳条偷暖作纤纤”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高楼残白谁家雪”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春天的花朵 B. 夏天的绿叶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残雪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诗作,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描绘冬日景色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耒《至后早赴馆二首 其一》与王安石《梅花》:两首诗都描绘了冬日的梅花,但张耒的诗更注重氛围的营造,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形象和品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

相关查询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寄乐天 酒筵上答张居士 重酬周判官 紫阳花 感旧写真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六年秋重题白莲 乌赠鹤 任氏行 病中诗十五首。送嵩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字头的字 包含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燃的词语有哪些 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旁午构扇 宝盖头的字 重生爷娘 玉字旁的字 蚶壳 百了千当 丰亨豫大 丽状 一夜夫妻百夜恩 政平讼息 癶字旁的字 奇庞福艾 示字旁的字 蓬屋生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