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1:34
原文展示:
衡山道中怀清江旧游寄长沙诸公 赵蕃 〔宋代〕
昔我官白下,屡到清江上。 清江众君子,我友或我丈。 至今过其邦,眷恋若乡党。 几思结庐居,风流共来往。 奈何怀玉山,挽我不我放。 去年五溪归,泊家长沙国。 长沙今洙泗,不但谈贾屈。 梁吴兄弟游,两周新旧识。 咸能不我鄙,更复成我益。 其余或一见,往往情如昔。 自疑长沙人,宛类清江时。 官期纵卒卒,行计犹迟迟。 出门即风雪,怅此将安之。 然薪旋烧酒,借笔追索诗。 诗成何所属,兴落古湘西。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在白下任职,多次到清江游玩。 清江的众多君子,有的成为我的朋友,有的则是我的长辈。 至今每次经过那里,我都感到眷恋,仿佛是回到了故乡。 我曾多次想在那里建个居所,与他们共同享受风雅的生活。 但怀玉山的召唤,让我无法停留。 去年我从五溪归来,定居在长沙。 长沙如今如同洙泗,不仅有贾谊和屈原的谈资。 与梁吴的兄弟们游玩,结识了新旧朋友。 他们都不嫌弃我,反而使我受益匪浅。 其他的人或许只是短暂相见,但情感依旧如故。 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长沙人,感觉就像在清江时一样。 尽管官期紧迫,我的行计却迟迟未决。 一出门便遇到风雪,我感到迷茫,不知该去往何方。 于是我点燃柴火,烧酒取暖,借笔追索灵感写诗。 诗写成了,但我的兴致却落在了古老的湘西。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江西的韩淲 (号涧泉)齐名,号称“乾淳二先生”。这首诗是赵蕃在衡山道中怀念清江旧游时所作,寄给长沙的诸位朋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衡山道中旅行时,怀念过去在清江的旧游经历,并寄给长沙的朋友们。诗中表达了对清江友人的眷恋,以及对长沙新朋友的感激和对自己未来去向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清江和长沙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旧友的眷恋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诗中“眷恋若乡党”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清江友人的深厚情感,仿佛那里就是他的故乡。而“自疑长沙人,宛类清江时”则显示了诗人在长沙的新生活已经让他感到如同在清江时一样自在。诗的结尾,诗人面对风雪和未知的未来,选择以诗抒怀,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旧游和适应新环境。诗人通过对清江旧友的深情回忆和对长沙新朋友的感激,表达了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清江”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条河流 C. 一个朋友的名字 D. 一个诗社的名字
诗人为什么感到“自疑长沙人”? A. 因为他已经在长沙定居 B. 因为他觉得长沙和清江很像 C. 因为他喜欢长沙的文化 D. 因为他有很多长沙的朋友
诗的结尾,诗人为什么感到“兴落古湘西”? A. 因为他想去湘西旅行 B. 因为他对湘西的文化感兴趣 C. 因为他写诗的灵感来自湘西 D. 因为他对湘西的风景感到失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