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09
壶中天 有寄
作者: 李恰 〔清代〕
天街寒月,隔碧城十二,相思消瘦。
约略银墙西去路,隐隐雷声车走。
绿意能通,红腔细拍,半醉春微逗。
湘帘低卷,篆香吹漾巾袖。
念否杜牧凄凉,困眠纸帐,一榻灯如豆。
屈戌重关飞不到,默数朦胧残漏。
有梦都遮,无愁与诉,欲睡沈吟又。
虚阑踯躅,冻梅有鹤同守。
寒冷的月光照耀着天街,隔着碧绿的城墙已经十二里,思念让人日渐消瘦。
模糊的银色墙壁指向西方的归路,隐约间听到雷声和车轮的声音。
春天的绿意在空气中弥漫,细腻的红腔轻声拍打,微醉的春意让我轻轻逗留。
湘帘微微卷起,篆香飘荡在我的袖子间。
想念杜牧的凄凉,他在纸帐中困倦地沉睡,灯光如豆般微弱。
屈戌的重关遥不可及,默默数着朦胧的时光流逝。
即便有梦也难以遮掩,心中无愁可诉,想要入睡又不知沉吟何处。
在虚幻的阑干踟蹰,冻梅与白鹤共同守护着这一片宁静。
作者介绍:
李恰,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往往细腻、婉约,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作者在孤寂夜晚的思考与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壶中天 有寄》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诗人在寒冷的月夜中,透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对相思之苦的深切体会。诗的开头“天街寒月”,即以景引情,寒冷的月光不仅营造了孤独的氛围,还象征着内心的孤寂。接下来“隔碧城十二,相思消瘦”,将思念的距离与心灵的疲惫紧密联系,展现了思念带来的痛苦。
诗中多次提到声音与色彩的细节,如“隐隐雷声车走”和“篆香吹漾”,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杜牧的提及,则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反思,暗示着孤独与时间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流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往事的怀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思念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孤独、思念与时间流逝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词测试:
“天街寒月”中的“寒月”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冷的月光
C. 明亮的星星
D. 迷人的晚霞
诗中提到的“杜牧”主要代表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凄凉与思念
D. 期待
“灯如豆”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牧的《秋夕》相比,李恰的《壶中天 有寄》在意象的运用上更加细腻,情感上更加深沉,而杜牧则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都反映了孤独和思念的主题,但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