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48
原文展示:
昌国县普济寺小亭 高翥 〔宋代〕 鲸海中流地,龙峰小洞天。 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 大士居邻境,闲僧指便船。 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
白话文翻译:
在昌国县的普济寺里,有一座小亭子,它位于鲸海的中流之地,靠近龙峰的小洞天。亭子高耸,最先得到月光,古老的树木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流逝。附近住着高僧,闲暇的僧人指引着方便的船只。如果风浪能够平息,我们更应该与补陀结下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厚兴趣。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昌国县普济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教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昌国县普济寺时所作,通过对小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昌国县普济寺小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教的向往。诗中“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一句,既描绘了亭子的高耸和树木的古老,又隐喻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忘却岁月的向往。而“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则表达了对佛教圣地普陀山的向往,希望在风浪平息后,能够与普陀结下更深的缘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教的向往,通过描绘小亭及其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忘却岁月的向往,以及对佛教圣地普陀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亭高先得月”比喻了什么? A. 亭子高耸 B. 亭子古老 C. 亭子幽静 D. 亭子明亮
“树老久忘年”中的“忘年”意味着什么? A. 忘记岁月 B. 忘记年龄 C. 忘记烦恼 D. 忘记时间
诗中的“补陀”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普陀山 B. 龙峰 C. 鲸海 D. 小洞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