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26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作者: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
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凉州夜晚的情景。弯弯的月亮高挂在城头,照耀着凉州这座城市。凉州有七里长,十万户人家,胡人(指边疆民族)中间,只有一半人会弹琵琶。琵琶声一曲,令人肠断,风萧萧,夜漫漫。河西的幕中,有很多老朋友,朋友自别来已三五个春天。花门楼前的秋草让人感慨,怎能因为贫贱而相看衰老。一生大笑能有几次,斗酒相逢时更要痛快喝醉。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和士人的豪情。岑参的诗风雄浑激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边疆,诗人时常驻守边地,目睹边塞的生活与风土人情。诗中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士人情怀的矛盾。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岑参描绘边疆夜晚的经典之作。诗的开头通过“弯弯月出挂城头”一语,生动地勾勒出凉州夜空的宁静和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胡人弹琵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异乡的情调和文化交融的氛围。琵琶声声,令人肠断,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和对往事的追忆。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转向与故人的相聚,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虽然世事艰难,贫贱常伴,但“岂能贫贱相看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定与执着,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斗酒相逢须醉倒”结束,强调了在生活的困境中,唯有借酒消愁,尽情欢笑,充满了豪情与豁达的气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月、胡人、琵琶等元素交融,最终形成一种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琵琶一曲肠堪断”用音乐比拟情感的痛苦,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月夜、音乐、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苦短、应尽情享受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意思是?
诗中“琵琶一曲肠堪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边塞的壮美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但岑参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之涣则强调自然景观的雄伟。两者在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