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49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岑参 〔唐代〕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你可曾见过函谷关?那崩塌的城墙和破碎的壁垒至今仍在。
树根和草藤遮住了古老的道路,空荡的山谷千年来从未改变。
这寂寞的山中无人,昔日的雄伟山川如今空无一人,
如今的圣朝不再需要这道关口。
白马公孙不知去向,青牛老人也再不归来。
苍苔与白骨遍地,月亮与古时依然相似。
野花已经不再见到行人,山鸟也不再认识关吏。
我的故人正乘坐使者的车,我知道郭丹却不如他。
请你时常想起关外的客人,若行至关西,请多写信来。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青门,生于边疆,长期生活在西北,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游子心情。其诗风豪放,常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出壮阔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岑参送别友人刘评事赴关西的情境中,表达了对古老关隘的感慨与对故友的思念,反映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
《函谷关歌》通过对函谷关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开篇以“君不见函谷关”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古老的关隘之中,接着通过“崩城毁壁”描绘出关口的破败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通过“树根草蔓遮古道”的意象,传达了自然对人类历史的掩盖,暗示着人类的繁华终将归于寂静。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疏离。随后,通过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白马公孙”和“青牛老人”,诗人抒发对故人的思念,表现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有对故友的深情呼唤。诗人通过对函谷关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函谷关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孤独、无奈和对过往的怀恋,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函谷关的破败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历史的沧桑
c) 人的孤独
d) 自然的力量
白马公孙和青牛老人分别象征什么?
a) 逝去的故人
b) 自然的景象
c) 现代的生活
d) 诗人的梦想
诗中提到的“苍苔白骨”意味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历史的沉重
c) 自然的美丽
d) 未来的展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函谷关歌》与高适的《别董大》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岑参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而高适则更多地关注于人际关系的温暖和离别的伤感。两者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