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10
《满庭芳 蜀山谒东坡书院》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水拍晴桥,山衔春店,飞花落絮悠飏。
打鱼放鸭,四月好年光。
此地林峦绝胜,家家足碧涧幽篁。
斜坡上,碎瓻败甓,零乱补围墙。
鸣榔。思往事,峨嵋仙客,曾驻吾乡。
惹溪山千载,姓氏犹香。
今日紫姑圣女,喧村赛画鼓明妆。
残碑在,独怜野草,渐没古祠堂。
水波拍打着晴朗的桥,山头映衬着春天的客栈,飞花与落絮轻轻飘荡。
在四月的美好时光,捕鱼放鸭的日子格外惬意。
这里的林峦美景无与伦比,每家每户都依傍着碧绿的溪水和幽静的竹林。
斜坡上,残破的瓦片和碎石头零乱地补在围墙上。
鸣榔声中,我回忆往事,峨嵋的仙客曾经驻足于我的故乡。
这片溪山历经千载,依然流传着他们的姓氏和名声。
今天,紫姑圣女在村中热闹地赛画鼓,妆容鲜艳。
残碑依然在,独自怜惜着野草,渐渐淹没在古老的祠堂中。
陈维崧(约1625-170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青山,生于江苏,晚号海云老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尤擅长描绘山水。陈维崧在诗词上追求清雅和自然,深受影响于李白和苏轼。
《满庭芳 蜀山谒东坡书院》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蜀山是与苏东坡相关的重要地点,诗中提及的“峨嵋仙客”是对苏轼的直接致敬,表现出对其精神的追慕。
这首词通过描写蜀山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历史的追思。开篇以“水拍晴桥,山衔春店”描绘出一幅春日的美丽图景,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接着通过“打鱼放鸭,四月好年光”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恬淡,显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中间部分,诗人追忆过往,提到“峨嵋仙客”与“姓氏犹香”,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与怀念,意在展示蜀山与历史名人的密切联系。同时,诗中提到的“紫姑圣女”则引出了一种当地习俗的热闹场面,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结尾处提到的“残碑”与“野草”,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渐渐消失。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人情的思考,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蜀山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现了对传统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峨嵋仙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今日紫姑圣女”描绘了什么场景?
“鸣榔”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