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5:08
傅粉郎君又粉奴。
莫教施粉与施朱。
自然冰玉照香酥。
有客能为神女赋,
凭君送与雪儿书。
梦魂东去觅桑榆。
这位化妆的公子,又何尝不是化妆的奴仆呢?
不要让你去施粉和涂朱。
自然的冰清玉洁,才是最能衬托出香酥的美丽。
有哪位客人能为那神女写首赋?
请你把它转交给雪儿。
梦里的灵魂向东去,寻找桑榆(寓意晚年的归宿)。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诗、词、文均有极高成就,尤其以词作最为人称道。他的作品常富于哲理,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晚年,结合了对美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反思。正值北宋政治动荡,苏轼在经历了贬谪的磨难后,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的向往。
《浣溪沙(有感)》是苏轼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他对美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开头以“傅粉郎君又粉奴”引入,调侃式的语气中透出对美的思考,似乎在说,外表的华丽并不代表真实的内涵。接着提到“自然冰玉照香酥”,强调自然之美的无可替代,反映出苏轼对内在美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有客能为神女赋”表达了对理想化女性的向往,似乎在寻找一种情感寄托。而“梦魂东去觅桑榆”则蕴含着对人生归宿的思考,桑榆象征着晚年的安宁与归属,意味深长。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个人的感受,又有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整首诗通过对美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中蕴含着对内在美的重视,反映了人对真、善、美的渴望。
诗中“傅粉郎君又粉奴”意指?
A. 赞美化妆
B. 批评表面美
C. 描述风景
D. 讲述爱情
“梦魂东去觅桑榆”中的“桑榆”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财富
C. 晚年归宿
D. 美丽
在苏轼的《浣溪沙(有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思考,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在的哲理与人生感悟,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个人的情感世界。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