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59:58
我家江水初发源,
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
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
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
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
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
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
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山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提到自己家乡的江水源头,随着宦游漂泊,江水最终流入大海。听说潮水高达一丈,寒冬之际,沙滩上仍留有痕迹。南岸的石盘在古代就随波而出没。试着登上绝顶远望,发现江南江北的青山都很壮观。因为思乡的愁绪,害怕天色已晚而不得不寻求归船,山中的僧人却苦苦留住他,想让他欣赏落日的美景。微风吹拂,万顷波面上如同细腻的靴文,天空中断霞如鱼尾般飞舞。此时江月初生,夜深时月落得很黑。江心似乎有明亮的炬火,飞焰照亮了栖息在山上的鸟儿,令人惊慌。作者感慨地归卧,却无法分清心中的情感,既非鬼影也非人形,究竟是什么呢?江山如此辽阔,却不能归还,江神似乎对我的顽固表示惊异。我感谢江神,但又无能为力,有田却如江水般无法归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被誉为“文豪”。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广泛影响后世。
《游金山寺》写于苏轼被贬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金山寺位于长江之畔,景色优美,给了他思考人生与自然的空间。
《游金山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在游览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通过“我家江水初发源”引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思念。全诗结构严谨,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河潮水、落日余晖与心中愁苦的情感。
在诗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故乡深切的眷恋。“羁愁畏晚寻归楫”一句,既传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也流露出对夕阳西下的无奈与失落。而“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则通过火光与鸟惊的意象,暗示了内心的焦虑与动荡。
整首诗在描绘优美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内心的挣扎与困惑,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诗末的“江神见怪惊我顽”则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力感。
我家江水初发源,
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江水的源头象征着根基与归属感。
宦游直送江入海。
描述自己的漂泊经历,宦游与江水的流向形成对比,表达对归属的渴望。
闻道潮头一丈高,
提到潮水的高度,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变化。
天寒尚有沙痕在。
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痕迹。
中泠南畔石盘陀,
描绘南岸的石盘,表现江水的奔流与自然的变化。
古来出没随涛波。
传达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试登绝顶望乡国,
爬上山顶,远望故乡,表达了强烈的思乡情感。
江南江北青山多。
突出江南与江北的壮丽山河,映衬出思乡的情愫。
羁愁畏晚寻归楫,
表达对归家的忧虑与内心的惆怅。
山僧苦留看落日。
山中僧人希望留住他,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气氛。
微风万顷靴文细,
描绘微风轻拂,水面如靴文一样细腻。
断霞半空鱼尾赤。
形容夕阳下的断霞,令人感受到温柔与惆怅。
是时江月初生魄,
描述夜晚的月亮初升,象征新的希望与开始。
二更月落天深黑。
深夜降临,月亮落下,表现对命运的无奈。
江心似有炬火明,
江心的明亮火光,象征着希望与恐惧。
飞焰照山栖鸟惊。
照亮了栖息在山上的鸟,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怅然归卧心莫识,
归卧时对内心的困惑与迷茫。
非鬼非人竟何物?
表达对存在与身份的疑惑。
江山如此不归山,
对无法归去的感慨,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江神见怪惊我顽。
江神对我的顽固表示惊异,表现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我谢江神岂得已,
感谢江神,但无能为力。
有田不归如江水。
比喻有田却无法回归,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作者在宦游生涯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江河山水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游金山寺》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绝顶”指的是?
哪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