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8:07
如水轻寒天欲暮。廿四番风,不断催春去。花外鹃声帘外雨。断肠草绿江南路。几度留春春不住,化个浮萍流到春归处。此去天涯知几许,漫漫风絮迷前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水般轻寒的黄昏,二十四种风不断催促着春天的离去。窗外传来杜鹃的哀鸣,帘外又是细雨绵绵。江南路上,断肠草在绿意中显得更加凄楚。虽然几度想要留住春天,但春天终究是不肯停留,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最终流向春天消逝的地方。此去天涯,不知有多少路途,漫漫的风絮让人迷失在前方的水边。
丁宁(1882-1948),字葆华,号静庵,近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这首《蝶恋花》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离去和自然的变迁,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失落。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如水轻寒天欲暮”,既设定了时间的背景,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黄昏即将来临的忧伤。二十四种风的描写,象征着春天的离去,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那短暂的美好。
“花外鹃声帘外雨”这句,杜鹃的哀鸣与雨声交织在一起,更加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令人深思。接下来的“断肠草绿江南路”,则是对离别与思念的直白表达,绿意中透着无尽的哀伤。
整首词充满了对春天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不知所措,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通过对春天的思考,诗人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映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安与迷惘。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蝶恋花》的作者是谁?
“如水轻寒天欲暮”中的“轻寒”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断肠草”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