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32:51
倚遍黄昏人瘦削。愁对阴阴,旧日闲池阁。记得燕来风动幕。是谁偷觑秋千索。一雨做成新梦恶。梦里罗衾,恰似郎情薄。早识护铃成漫约。余英悔不春前落。
在黄昏时分,我倚着窗边,感觉人变得瘦削。愁苦地面对阴沉的天色,回忆着昔日闲适的池阁。记得燕子飞来时,轻轻拂动了帷幕。是谁在暗中偷看那秋千的绳索呢?一场春雨让我做了一个新梦,却是个恶梦。梦中与我同床共被的人,正如那薄薄的情意一样。我早已知道,守护着那铃声,竟成了漫无目的的约定。如今我懊悔,为什么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失去了青春。
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清逸,广东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之一,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梁启超以诗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
《蝶恋花 其一 感春》是一首充满了春天气息的诗作,然而诗中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黄昏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惆怅,尤其是“倚遍黄昏人瘦削”一句,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消沉。随着春天的到来,旧日的回忆便愈加清晰,尤其是对“旧日闲池阁”的怀念,仿佛在追溯着那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是谁偷觑秋千索”却暗示着一种失落感,似乎在提醒诗人快乐的过往已不再。接下来的“梦里罗衾,恰似郎情薄”则通过梦境的意象,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淡薄与疏离,令人感受到一丝冷清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梁启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一种深刻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倚遍黄昏”指的是: A. 诗人依靠在黄昏的时间 B. 诗人依靠在白天的时间 C. 诗人在黄昏时刻的活动
“梦里罗衾,恰似郎情薄”这句表达了: A. 对爱情的坚定 B. 对情感的失望 C. 对梦境的向往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渴望与期待 B. 忧伤与惋惜 C. 无所谓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