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糖多令/唐多令

《糖多令/唐多令》

时间: 2025-05-04 03:27:50

诗句

何处是秋风。

月明霜露中。

算凄凉、未到梧桐。

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

酒浓愁更浓。

数归期、犹是秋冬。

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50

原文展示:

何处是秋风。月明霜露中。
算凄凉未到梧桐。
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酒浓愁更浓。
数归期犹是秋冬。
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白话文翻译:

秋风在哪里呢?月光明亮,霜露在空中闪烁。
似乎凄凉的时节还没到梧桐树的身边。
曾经在桥上俯瞰,水边还有几棵枫树。
在客途上怕与人相逢,酒越喝愁越浓。
归期如同秋冬一样遥远。
想要寄托相思却没有合适的话,
只好折下一枝雁来红来赠送。

注释:

  • 何处:哪里;在这里指寻找的地点。
  • :推测、估计。
  • 凄凉:悲凉、冷清;这里指气候或情感的冷淡。
  • 垂虹:指桥的样子,像悬挂的彩虹。
  • 客路:旅途、在外的路。
  • 酒浓愁更浓:酒的浓烈使得愁绪更加浓厚。
  • 欲寄相思:想要寄托思念之情。
  • 雁来红:指红色的秋天的雁,象征着思念和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深邃,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秋冬之交,正值思乡情切之时,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自己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糖多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整首词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开头的“何处是秋风”便引入了季节的变换,暗示着离别的时刻。月光与霜露的描写,既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又与词人内心的孤寂相呼应。接着提到的“梧桐”,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象征凄凉与悲伤的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变化,枫树的红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但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伤感。接下来的“客路怕相逢”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相聚的惧怕,酒越喝愁越重,显示出作者对孤独感的无奈。

最后两句以“欲寄相思无好句”结束,表现出词人对情感表达的无力,尽管有心,却无言可寄,最后只能以折红叶的方式来寄情。这种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让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秋意和愁绪,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亲情与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处是秋风:词人寻觅秋天的踪迹,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 月明霜露中:月光照耀下,霜露显得清冷,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 算凄凉未到梧桐:虽已是秋季,但凄凉的情绪尚未完全显现,暗示着内心的挣扎。
    • 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回忆往昔,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寄托思乡情绪。
    • 客路怕相逢:在旅途中的孤独,怕与旧识相遇,增加了内心的愁苦。
    • 酒浓愁更浓:饮酒使心中的愁苦更加沉重,感情愈发浓烈。
    • 数归期犹是秋冬:对归期的无奈,似乎与秋冬一样遥远。
    • 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表达了对情感的寄托无能为力,最后选择用红叶来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酒浓愁更浓”形象地表达了愁苦的加深。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与内心情绪相呼应。
    • 对仗:词句的对称和协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中心思想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悲伤情怀。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愁绪。
  • 月明霜露:代表清冷的夜晚,暗示孤寂的情感。
  • 梧桐:常被视为凄凉和孤独的象征。
  • 水边枫:红色的枫叶象征着思念和离愁。
  • :象征着压抑的情感和孤独的心境。
  • 雁来红:代表着寄托思念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何处是秋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秋天的期待
    • B. 对秋天的寻找与迷茫
    • C. 对冬天的恐惧
  2. “酒浓愁更浓”这句中的“浓”主要指什么?

    • A. 酒的浓烈
    • B. 愁绪的加深
    • C. 两者皆是
  3. 诗中“欲寄相思无好句”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想写信寄托思念却无合适的词句
    • B. 无法表达思念之情
    • C. 忘记了思念的内容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声声慢》: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月亮的意象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豪放。

解读:两者都在思念中融入了自然意象,但李清照更显内心细腻,而苏轼则倾向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名句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江阴签判晁太祝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夕阳岩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和石昌言以蜀牋南牋答松管之什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弟得臣殿丞签判越州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 送潘司封知解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前的词语有哪些 徒陈空文 匕字旁的字 淡汝浓抹 不荤不素 包字头的字 开柙出虎 撑门户 黑眼定心 隶字旁的字 眉梢眼角 包含渺的成语 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致命一餐 豆字旁的字 涪翁 牛字旁的字 红溜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