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舟泊樟树镇

《舟泊樟树镇》

时间: 2025-05-04 02:09:24

诗句

赣波浩荡注洪州,战迹荒凉古树秋。

岭月带星沈戌堠,峡云飞雨入渔舟。

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

闻说鱼龙今退避,江乡禾稻可全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9:24

原文展示:

赣波浩荡注洪州,战迹荒凉古树秋。岭月带星沈戌堠,峡云飞雨入渔舟。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闻说鱼龙今退避,江乡禾稻可全收。

白话文翻译:

赣江的波涛汹涌奔流注入洪州,战场的痕迹荒凉,古树在秋天显得格外凄凉。山岭上的明月带着星星沉入戌堠,峡谷中的云彩飞舞,雨水飘落到渔舟上。市集的喧嚣突然散去,烟火气息淡薄,只留下灯光遥远地映照在野渡头。听说鱼龙如今都退避了,江乡的禾稻可以丰收了。

注释:

  • 赣波:指赣江的波涛。
  • 洪州:古时的洪州,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 战迹:战争留下的痕迹,指荒凉的战场。
  • 岭月:山岭上的月亮,带有星星的意思。
  • 沈戌堠:戌堠为古代地名,指夜晚月沉的景象。
  • 峡云:峡谷中的云。
  • 镫影:油灯的光影。
  • 鱼龙:古代传说中的鱼和龙,象征水中的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爵滋(约1680-约1750),字子文,号梦阮,江西人,清代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爵滋晚年,时值乱世后的恢复时期,诗中反映了战后江南的宁静与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欣慰。

诗歌鉴赏:

《舟泊樟树镇》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的生活场景。开篇用“赣波浩荡”描绘了水的浩瀚与奔涌,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同时,诗人通过“战迹荒凉”引入历史的沉重感,表明在美丽的自然风光背后,曾经经历过的战争与动荡。

接着,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景色,“岭月带星沈戌堠,峡云飞雨入渔舟”,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夜空的美丽,还渗透出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情感。渔舟在雨中,象征着渔民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诗人描绘了市集的喧嚣与人们的生活,随着市声的散去,留下的是灯光下的宁静,暗示着生活的平和。最后一句“闻说鱼龙今退避,江乡禾稻可全收”则传达了希望与丰收的喜悦,表明在经历了动荡后,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景抒情,呈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江南画卷,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赣波浩荡注洪州:描绘赣江波涛汹涌的景象,强调水的力量。
  2. 战迹荒凉古树秋:对比自然与历史,古树在秋天显得孤寂,暗示战争的遗留。
  3. 岭月带星沈戌堠:描绘夜晚的静谧,月亮和星星的结合使得景象更加动人。
  4. 峡云飞雨入渔舟:雨水飘落在渔舟上,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渔民的生活。
  5. 市声乍散人烟外:市集的声响突然消失,暗示生活的宁静。
  6. 镫影遥明野渡头:灯光映照在渡头,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7. 闻说鱼龙今退避:传说中的生物退避,象征着水域的安宁。
  8. 江乡禾稻可全收: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岭月带星”,将月亮与星星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美景。
  • 对仗:如“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鱼龙今退避”,赋予鱼龙以人类的行为,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丰收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赣波:象征着广阔与力量。
  • 古树: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岭月:象征着静谧与美好。
  • 渔舟: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希望。
  • 禾稻: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赣波”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河流? A. 长江
    B. 赣江
    C. 黄河
    D. 鄂河

  2. “市声乍散人烟外”中的“人烟”指的是什么? A. 人的气息
    B. 烟雾
    C. 人的居住地
    D. 市集的热闹

  3. 诗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动荡不安
    B. 和平丰收
    C. 冷酷孤独
    D. 迷茫无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孤寂与思考,与黄爵滋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后的情绪,但更多关注国事与个人命运,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黄爵滋诗集》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十 画 浣溪沙 大召 浣溪沙 其四 随兴而成本无论次 浣溪沙·荷九首 其七 浣溪沙 浣溪沙·和江南雨 浣溪沙 其十七 赠吴中书昂 浣溪沙 初夏二首 其二 浣溪沙·香溪舟行 浣溪沙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竭开头的成语 丶字旁的字 举措失当 厄字旁的字 鞍马劳顿 幾字旁的字 思潮起伏 三段论 森林浴 蹔举 形容枯槁 名垂百世 包含鹊的成语 被丽 鞞舞 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